一、编制目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县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提高我县各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能力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四川省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预案(试行)》《眉山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眉山市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预案。
三、主要内容
本预案共八个部分。
(一)总则。主要包括编制目的、工作原则、适用范围、编制依据。
(二)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应急联动机制与各单位职责、紧急医学救援组、专家组、救援队伍、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
(三)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学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
(四)应对分级与响应分级。应对分级包括应对原则和分级方式,响应分级据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医学救援难度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五)应急处置。主要包括现场医疗卫生救援调度、现场抢救、转送伤病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和发布、应急响应的终止。
(六)紧急医学救援的总结。规定在响应终止后,在2周内完成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总结评估。
(七)应急保障。主要包括机构保障、队伍保障、物资保障、经费保障、交通保障、宣教培训、奖励与责任追究。
(八)附则。包括预案制订与修订、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内容对突发事件医学救援过程中伤员伤情评估、信息初次报告格式和伤员救治情况统计表确定了标准,确保预案的操作性、指导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