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紧紧围绕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2亿元,增速4%(预计同比,下同)。
一、全县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产业经济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一产增加值实现15.91亿元,增长5.9%。全县以仁美镇桔香稻田为中心,打造退园还耕示范片,腾退低质低效失管经果林2500亩、间套种粮2.5万亩。丹棱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建成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选育大雅柑、金乐柑、夏雅柑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柑品种,引入红韵香柑、明日行等25个新品种,柑橘品类质量大幅提升。“丹棱桔橙”第六次荣登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价值榜单,品牌价值53.2亿元。丹棱县获评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老峨山牟家手工制茶技艺”“高粱固态酿酒工艺”等列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二是工业经济势头良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家,亿元企业23家,5亿元企业2家,10亿元企业2家。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7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0亿元,同比增长14.5%,工业增加值增长7%;营业收入实现65.77亿元,减少1.3%;利润总额实现6.11亿元,增长112.5%。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三是三产经济量质提升。“丹棱脆红李”作为全市唯一获批项目,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发放消费券200万元,提振消费3500万元。成功举办第10届桔橙(桃花)节、幸福古村山河音乐会,开展“幸福向‘味来’·丹棱味道餐饮大赛暨产品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幸福岭生态民宿建成投运,荣获第19届精瑞人居奖、2022亚洲都市景观奖,入选2022年全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老峨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突破。三产增加值实现37亿元,增长3%。
(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一是争资引项效果良好。在全市率先组建招商攻坚组,分赴广东、厦门、苏州、沈阳及成渝地区开展蹲点招商。全年共签约项目20个,协议金额18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58.4亿元。总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异质结电池等生产项目顺利签约,实现重特大工业项目招引“零”突破。在全市率先设立产业振兴基金,与国内知名投资公司恒邦资本合作,探索资本招商新模式。二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实行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持续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倒逼开工、建设和投产。丹齿精工搬迁项目(一期)、品重建工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星唯、小锂想等项目快速推进。全县82个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工64个、续建1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9.7亿元,增长12.5%。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公布全县第一批60项“信用审批”事项清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快速审批机制。深化实施“承诺改即办、审批改备案、容缺受理、模拟审批”等改革,非必要材料精减31%,项目审批时限缩短至50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3小时内办结,办事环节整体缩减26%。
(三)开放发展持续深入,成眉同城加速融合
一是顶层设计日益完善。与成都市金牛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党建联动、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合作。召开蒲丹联席会议,以“丹棱—蒲江”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编制《丹棱县北部乡村振兴开放合作示范带规划》,建成蒲江临溪橘园等农商文旅融合点。蒲丹同城工作全省交流、全市唯一。二是公共交通互联互通。丹蒲、丹名路建成通车,丹蒲城际公交线路正式开通,通行时间缩短20分钟,公共交通实现微信、支付宝一卡通,认可老年卡等优惠政策,为蒲丹共赢、区域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金融同城走深走实。创新开展丹蒲交界地带“整村授信”,完成评议村组338个,评议授信农户2.5万户,评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40个,预授信金额约43亿元,精准滴灌成眉同城化发展“金融活水”。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一是规划引领作用加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顺利获批,创造性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争取新增用地计划363亩,结合发展实际供应建设用地669亩,精准配置用地指标,对全县重点交通、公共服务等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二是城市管理日益精细。新建小微停车场5个,增加便民停车位300个。加强城区智慧停车、共享单车运行监管,积极推行城市智慧化管理,案件处置率、结案率均达100%。完成正街、新南路雨污分流,启动文庙特色街区打造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三是城乡建设不断加强。新建熊河碥湿地110亩、滨河步道6.5公里、口袋公园8个,新增城市绿地7万平方米,全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完成36个老旧小区改造,加装既有住宅电梯15部,改善8000余人居住环境。改造农房4000余户,美化道路12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有效治理村占比100%。入选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五)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一是促进就业稳定。搭建全县用工大数据平台,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帮助农民工解决欠薪近1000万元。制定“技能丹棱”品牌培训计划,建立全覆盖技能人才信息库,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成功打造首个HR联盟,依托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助力企业集聚集群、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丹棱县流动招工车下乡进村》《丹棱县“三个驱动”打开校企合作新局面》等优秀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国网宣传报道。二是保障基本民生。全年低保保障3736户5989人,特困供养555人,发放救助资金3118万元。建成城区养老服务站点3个,新建农村养老服务分中心3个、服务点12个。完成特困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10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11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2766人,实现应享尽享。开展儿童集中关爱活动12场,监护人能力提升培训7场540人次,开展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培训1场,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将全县划分为2165个小微网格,新组建社会治安志愿者服务队5支120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50支726人,新增慧眼2500个,实现群防群治新格局。创成全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社区矫正案例被司法部发布为指导案例,全省唯一。四是加强生态建设。编制《眉山市丹棱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规划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大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318天,优良率87%,PM2.5平均浓度31ug/m3,稳定达国家二级标准。思蒙河丹东断面水质稳定达地表水III类,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同比下降12.8%、22.6%。2022年11月,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二、全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探索、跳起摸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
(二)预期目标。坚持“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原则,确保全县经济增速达到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冲进全市第一方阵,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和农产品及食品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投资、消费、外贸保持稳定增长,招商引资、城镇化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向好,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民生和社会事业逐步改善。
三、全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锲而不舍强产业,破立结合促进产业升级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紧扣全域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片奋斗目标,退园还耕种植1000亩,完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智慧粮油产业园。新建、改造提升5000亩高标准农田,新增粮食播种面积1000亩,粮食增产700吨。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5个,农药化肥减量示范基地5个、覆盖面积8000亩,打造星级示范门店5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个。二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园区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建设,完成机械园区雨污管网建设,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升规入库”,力争10户以上企业实现升规入统。坚持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培育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不少于4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争创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型县,支持丹橙果业争创省级星创天地。三是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县域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县域集采配送中心1个,不断提升县域城乡居民生活物资保供能力;改造提升农产品集散中心2个,提升以柑橘为主的农产品上行流通能力。推动“丹棱大雅柑”“丹棱脆红李”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继续推进“丹棱脆红李”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成老峨山书院酒店,启动户外猩球山地探险乐园建设,争创天府旅游名宿1个,创建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个,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乡村旅游点4个,擦亮“丹棱游村”品牌。
(二)凝心聚力扩投资,量质并进夯实发展后劲
坚持项目引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5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中科兴业系列项目、冻粑产业园、户外猩球运动乐园、长秋山旅游公路以及文教卫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快推快建。聚焦城镇化建设,针对储备的105个重点领域项目,分层分批展开论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二是继续强化项目调度。严格落实“挂图作战”“红黑榜”等推进机制,实行月督查、季度考核、年评比,解决好水电气、土地、资金等要素。三是不断优化项目储备。及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相关服务,对全县各行业项目认真酝酿、仔细梳理、精准优化,持续充实重点项目储备库,确保投资稳步增长。
(三)蹄疾步稳促改革,对外开放激活发展动力
一是不断深化成眉同城。抢抓“进成入圈”发展机遇,将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纳入2023年成德眉资同城化项目清单。立足示范区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动交界地带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功能互补相融。二是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全力配合成峨高速新津至峨眉山段项目建设工作,年内启动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过境丹棱方案落地落实,打破丹棱交通“夹缝”瓶颈,提升丹棱区位优势。完成G351绕城(南环线)项目路基工程,加快S401绕城段(西环线)、S104绕城(北环线剩余段)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善全县交通主骨架;抓好长秋山旅游公路美丽乡村路项目、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通组道路等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县内道路提质增效;加快丹棱客运站建设,推动丹棱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为企服务专精行动,持续推进“红色代办”“模拟审批”等利企办理模式,梳理“涉企一件事”大礼包,推动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跑动。
(四)坚定不移抓统筹,宜居宜业塑造城乡风貌
一是提档城市功能品质。推进熊河碥北岸微更新微改造,新建口袋公园5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个,完成正街、文庙风貌改造,新改建市政道路3公里。突出空间规划引领,推动各地结合实际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分类编制乡镇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二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实施乡村道路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全域饮水安全工程,构建城乡一体供水体系,实现青衣江自来水县域全覆盖,落实农村供水“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实施天然气全域贯通,天然气通气小组占比进一步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五年行动,全域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等“六个全域”治理,建成垃圾中转站6个;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服务同标、基础配套同质。三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工业园区、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主战场,全面推进污染大气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移动源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国家二级标准;开展思蒙河溯源监测研判,形成上下联动、联合作战治理模式,确保思蒙河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Ⅲ类。加大水土流失防治,新建生态保护林170公顷、保土耕作12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实施玉溪河灌区向丹棱补水方案论证,启动项目建设,建成水美新村3个。
(五)尽心尽力惠民生,感观提升迈向共同富裕
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力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规范公益岗位开发、管理,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稳定就业。切实促进城镇居民增收,加大入户走访力度,加强与记账户沟通交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提高社保参保率,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福利。持续实施“技能丹棱”培训计划,建立全覆盖技能人才信息库,全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持续推进学区制改革,深化共同体办学模式和“1+N”办园模式,由学校横向联动转化为学科纵向联动,打造市级共同体领航学校2所;建成第五幼儿园、新增学位360个,整合初中教育资源,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新建丹棱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启动丹棱职业中学扩建、丹棱中学迁建项目,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实现齐乐镇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县域养老分中心,新建助老餐厅1个、农村养老服务分中心(点)3个。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做好2023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征收工作,落实全民参保;深入推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救助制度实施,进一步减轻参保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新址修建项目。做好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加强对在册低保对象及拟新增低保对象的复核、调查,确保全县符合条件的对象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持续开展特困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落实丹棱县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项目,打造未成年保护阵地,助力全市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附件:1.丹棱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表
2.丹棱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
附件1
丹棱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2年计划 |
2022年完成(含预计) |
绝对值 |
±% |
绝对值 |
±%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 |
— |
7 |
— |
4 |
2 |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 |
— |
4 |
— |
5.9 |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 |
— |
9.5 |
— |
7 |
4 |
建筑业增加值增速 |
% |
— |
4.5 |
— |
2 |
5 |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
% |
— |
9 |
— |
3 |
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 |
— |
11 |
— |
12.5 |
7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 |
— |
7 |
— |
7 |
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 |
— |
8 |
— |
1 |
9 |
先进制造业营收增速 |
% |
— |
20 |
— |
3.5 |
10 |
“1+3”产业营收 |
亿元 |
48 |
— |
55 |
— |
1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 |
30 |
— |
25 |
— |
12 |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速 |
% |
— |
20 |
— |
15 |
13 |
工业投资增速 |
% |
— |
13 |
— |
22 |
14 |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
亿元 |
51 |
— |
58.4 |
— |
15 |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 |
% |
— |
25 |
— |
25 |
16 |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 |
% |
— |
7.6 |
— |
4.1 |
17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11 |
— |
15 |
— |
18 |
“味在眉山·丹棱特产”销售收入 |
亿元 |
76 |
— |
76.4 |
— |
19 |
城镇化率提高 |
百分点 |
1.4 |
— |
1.42 |
— |
20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 |
— |
8.5 |
— |
7 |
2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 |
— |
8 |
— |
5.7 |
22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0.2 |
— |
0.225 |
— |
附件2
丹棱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3年计划 |
绝对值 |
±%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 |
— |
8 |
2 |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 |
— |
5.5 |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 |
— |
12 |
4 |
建筑业增加值增速 |
% |
— |
5.5 |
5 |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
% |
— |
8.5 |
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 |
— |
11 |
7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 |
— |
6.5 |
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 |
— |
10 |
9 |
先进制造业营收增速 |
% |
— |
20 |
10 |
“1+3”产业营收 |
亿元 |
55 |
— |
1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 |
32 |
— |
12 |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速 |
% |
— |
20 |
13 |
工业投资 |
亿元 |
32 |
— |
14 |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
亿元 |
52 |
— |
15 |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 |
% |
— |
2.5 |
16 |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 |
% |
— |
7.5 |
17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14.5 |
— |
18 |
“味在眉山·丹棱特产”销售收入 |
亿元 |
78 |
— |
19 |
城镇化率提高 |
百分点 |
1.4 |
— |
20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 |
— |
8.5 |
2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 |
— |
7.5 |
22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0.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