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丹棱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丹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8-01-15 15:02 【字号:  

——在丹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丹棱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宋 伟

2018年1月11日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

一、全县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在县委的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亿元,增长2%(同比,下同)与计划调整目标持平;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具体指标见附件1)

(一)结构调整实现“新型态”。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0:50.9:29.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完成27家陶瓷企业53条生产线“煤改气”工程;机械及高端装备实现产值2.6亿元,精细化工实现产值3.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及制品实现产值7.2亿元。“丹棱桔橙”地理标志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示范样板;幸福古村获全国生态文化、一村一品示范村,荣登央视;“东坡味道•丹棱特产”实现销售收入46.4亿元。国家乡村公园PPP项目成功落地;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电子商务孵化园纳入农业部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目录,电商销售额4.5亿元。

(二)供需两侧呈现“新动态”。实施市重点项目10个、县重点项目95个,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成功举办“百家名企进丹棱产业推介会”,成功引进机械产业创业园、澚瑞50万件电磁离合器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为企业降低用电用气成本5000余万元,争取市级应急周转资金1.3亿元,落实支持工业企业资金2000多万元;成功盘活麻妹子、科帆、锦源机械、应林化工4家闲置企业;成功推动利达华锐、创力机械和逸兴机械分别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板和一带一路板挂牌。

(三)质量效益产生“新质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8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02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4元,增长9%。柯美特获得“市政府质量奖”;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业企业获得有效专利授权179件,政产学研创新联盟和银政企联盟达到7个,省级小微企业示范基地1个。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达到15%。

(四)绿色发展形成“新生态”。坚持铁腕治污、防治并举,整改完成各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145项。“河长制”、“点长制”、“田长制”全面实施,强力推进工业企业限产减排、“散乱污”企业整治、农作物秸秆禁烧、畜禽污染治理等,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土壤环境保持优良,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5%、18.5%。加快“八百湖堰润丹棱”“绿海明珠”“十园之城”建设,全县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46%;齐乐公园成功开园。

(五)和谐丹棱保持“新常态”。奔康大道全线通车;改善提升农村公路41.3公里。完成大雅堂、城墙路、白塔公园三大片区城市设计。棚改开工300套。建成1个省级、12个市级“四好村”。全县7783名已脱贫人口稳定保持“一超六有”,21个“摘帽”村稳定保持“一低八有”。实现就业23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9万人。全面完成低保清理。高考本科上线率60.4%。县域内就诊率达92%以上;建成丹棱县人民政府与眉山市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网格化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通过省级暗访。

今年以来,全县牢固树立新理念,主动把握新形势,严格落实新任务,成绩来之不易,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受大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低位运行;项目支撑能力不足,消费市场亟需扩张,稳增长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找准发力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动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环境问题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和民生的短板需要更加着力弥补,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135”战略和县委“1162”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县各个领域不断深入,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良好态势。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GDP)确保增长7.5%,力争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增长7.5%,力争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8%,力争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0%,力争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化率确保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具体指标见附件2)。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产业、调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

实施转型提质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工业创新年,紧紧围绕机械装备、陶瓷建材等优势产业,做大基量、挖掘增量。帮助企业对标改造环保设施,实现达标排放,确保满负荷生产达效。培育利达华锐、柯美特铝业、爱华陶瓷入规。加快推进中以合资智能灌溉系统、澚瑞电磁离合器、中车水务设备等19个续建项目建设,机械产业创业园、砂浆拌合成套设备等8个新建项目开工,全年竣工投产项目20个以上。完成机械园区东四次干道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抓好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合作,创造乡村振兴的“丹棱方案”。加快水果交易中心、种苗繁育中心、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四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草食牲畜,标准化发展家禽,全县畜牧业产值增长3.5%。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四川省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建成5700亩桔橙示范基地、600亩桔橙标准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施产业融合行动。大力实施“旅游+”行动,实现旅游业全领域互动、全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国家乡村公园PPP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老峨山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力争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加快怡然家庭农场、昆玉珑九龙山基地等项目建设。深度开发幸福古村,以世界古村落保护大会为契机,推动幸福古村蜕变升级,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新一代田园综合体。推进“乡乡有民宿培育计划”,发展精品民宿2家,引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全县接待游客35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30亿元。

(二)抓投资、扩需求,强化经济增长新支撑

着力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加强绿色生态、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谋划,做好项目动态储备;积极争资引项,确保向上争取资金6.8亿元以上。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

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确保7个市级重点项目和92个县级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当年投资任务。发挥“成都区位+眉山服务+丹棱成本”优势,突出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等重点,积极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亿元,其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举办好“一带一路”国际水肥一体化技术高峰论坛、世界古村落保护大会、首届四川田园果博会等会节活动,持续举办好桔橙、葡萄、脆红李等采摘节活动。组建四川省丹橙供应链有限公司。推进“互联网+”行动,对接国内知名电商,支持农特产品全面“触网”发展定制经济。依托电商孵化园项目,加快电商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配送能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1家亿元以上的、5家千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商。

(三)抓生态、优环境,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

突出问题抓整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展环保督察已整改问题“回头看”。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污水处理治污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散乱污”企业关闭整改。

三大战役抓提升。持续实施点长治气,全面完成工业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抓好工业废气治理、城市扬尘管控、机动车污染防治、农作物秸秆禁烧等,确保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72.9%。持续实施河长治水,分类实施“一河一策”整治项目工程,完成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力争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以上。持续推行田长治土。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分类管理,加强废弃物的监管利用。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新推广1.4万亩。

(四)抓统筹、促协调,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四片区三公园两大学一中心”。完成影视大道、县城外南路改造、城墙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环城西路建筑风貌改造、丹顶湖污水治理及景观提升项目,将观雅楼、县党务政务中心建成新地标。启动白塔公园项目。加快南岸首席B区三期、大雅万景二期等6个房地产续建项目建设,中泰六期、丹湖华庭三期等4个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开工。深化四好村创建,建成3个省级、8个市级四好村。完成龙鹄新村建设、杨场镇老旧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仁美镇棚户区改造。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顺龙乡土地整理项目和张场镇“双挂钩”项目实施工作。新建城南农贸市场。启动S401线丹蒲快速路丹棱段和S104线丹棱段改建工程建设,完成奔康大道廖店至张中路段改建。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改善提升农村公路19.8公里。启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

(五)抓民生、促和谐,共享经济发展新成果

持续改善社会保障。坚持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全域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加强“回头看”“回头帮”,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帮扶”。深入实施奔康攻坚“九大提升行动”和22个扶贫专项,积极抓好已退出贫困村和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

持续振兴社会事业。启动体育中心建设,开工建设端淑小学,完成丹棱中学综合楼、丹棱县公共体育场和杨场小学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四川药科职业学院建成招生。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做好市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管理与服务工作,县中医医院建成投用,启动县妇幼保健院二甲创建。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抓好规划保护、文化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弘扬“宏远雅正”大雅文化内涵。筹备举办全国大雅堂杯诗书文化节。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档案、气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