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至“十·五”期间,我县人口增长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结合我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人口现状和年龄构成情况,以及在“七·五”至“十·五”人口执行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十一·五”人口规划。
一、总的要求
2006年至2010年全县总人口仍然控制在17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4‰以内。
二、人口现状
人口现状是编制人口规划的基础。我县人口现状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十一·五”期间除2002年出现了负增长外,剩余年自然增长率基本上都稳定在1‰以内。在“十一·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逐年有所上升,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增长。
二是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婚育妇女有增加,将有6412人,比“十·五”期间的4205人增加2207人。
三是在现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不变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照顾生育人数将会逐年增加,由现在的照顾生育率16%逐渐提高到26%。
四是由于老龄人口比例略有加大,2006年至2010年死亡人数增加,我县人口不会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会很明显。
三、“十一·五”人口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县总人口控制在17万人以内。结合我县人口年龄构成对“十一·五”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预测。
1、一孩出生人数。按女性20周岁结婚生育一胎,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分析得出2006年至2010年进入婚育期育龄人数按80%育龄妇女生育在当年,计算一孩出生人数有5338人。
2、照顾生育人数。根据我县“九·五”、“十·五”实际出生二孩、多孩人数分析,照顾生育面在逐年提高,这主要是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结婚人数增多,再婚符合生育人数增多,生育人数也就逐年增加。2006年至2010年全县照顾生育面可达26%以内,五年照顾生育人数可达1818人。
3、符合政策生育率。2006年至2010年符合政策生育拟定为94%,有计划出生人数可达7256人。
4、死亡人数。“十·五”期间我县人口死亡率最高峰为6.66‰。2006年至2010年根据人口总数和总死亡率水平预测,“十一·五”期间死亡人数可达5668人,最高死亡率可达7‰。
丹棱县“十一·五”人口规划
年 度 |
年 末 总人口 |
一孩 人数 |
一孩 率% |
照顾生育人数 |
计划生育人数 |
符合政策生育率 |
出生 总数 |
出生 率‰ |
死亡 人数 |
死亡 率‰ |
自增 人数 |
自增 率‰ |
2006 |
16213 |
862 |
67.87 |
332 |
1194 |
94 |
1270 |
7.84 |
1118 |
6.9 |
152 |
0.94 |
2007 |
162562 |
1090 |
69.92 |
375 |
1465 |
94 |
1559 |
9.60 |
1120 |
6.9 |
439 |
2.70 |
2008 |
163062 |
1053 |
70.30 |
389 |
1542 |
94 |
1640 |
10.07 |
1140 |
7.0 |
500 |
3.07 |
2009 |
163584 |
1201 |
72.13 |
364 |
1565 |
94 |
1665 |
10.19 |
1143 |
7.0 |
522 |
3.19 |
2010 |
164022 |
1132 |
71.42 |
358 |
1490 |
94 |
1585 |
9.68 |
1147 |
7.0 |
438 |
2.68 |
上述人口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县五年总出生7719人,人口自然增长人数五年平均为331人,最高峰可达500人左右,在不考虑机械变动的情况下,在这期间人口不会出现负增长。
“十一·五”期间控制人口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抢生、超生问题愈来愈严重。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对人口出生的控制,强化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管理,探索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抓好优质服务工作。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三结合”工作,使我县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县达小康建设。
二OO五年三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