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 -> 公共文化服务 -> 正文
索引号: 008606429/2021-0005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1-04-22
发布机构: 丹棱县文广旅局 文号:
丹棱县2020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丹棱唢呐)工作总结

丹棱县是大雅文化之乡,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唢呐文化源远流长。2005年到2013年,丹棱县连续3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现了全县人民热爱文化艺术的氛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我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齐心协力,成功创建文化艺术之乡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发展丹棱唢呐文化艺术的决定》(丹棱府发〔2003〕6号),对全县唢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发展唢呐文化的政策、措施,对丹棱唢呐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建设措施扎实有效。一是苦练内功,提升队伍素质和演奏水平。成立全县民间唢呐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唢呐表演从业者,灌输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其“学艺先修德”的精神,净化文艺队伍;从四川音乐学院请专家教授前来丹棱教授唢呐,整体提高唢呐演奏水平。二是非遗进校,培养学习热情和传承基础。邀请传承人开班教学,成立丹棱唢呐“大师工作室”,将丹棱唢呐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全县13所中小学开展唢呐培训教学,从娃娃开始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三是加强外联,努力拓宽丹棱唢呐展示平台。积极提供展示平台,让丹棱唢呐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到国际级平台进行展演展示,提高唢呐吹奏者的积极性;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唢呐艺术展示馆,让外地参观人员了解丹棱唢呐历史文化。

二、砥砺奋进,持续巩固品牌效应

民间文化艺术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丹棱唢呐也积极响应,在各乡镇、个村社开展文艺表演、培训活动等,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巩固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品牌效应。

(一)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近年来,丹棱学习唢呐的人数日益递增,全县唢呐从业者增加到了300多人。在每个村的节庆活动中都能看得见唢呐表演,许多村都成立了唢呐表演队伍,唢呐传承人办起了自己的唢呐文化大院。群众文化生活不再局限于棋牌娱乐,而是更加倾向于唢呐传承这样的传统艺术。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近年来,丹棱成立了专门从事唢呐艺术创作、培养、演出的唢呐工作室;建立了一支专业从事舞台表演的唢呐演奏队伍;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唢呐教学的师资队伍,并在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开展免费公益培训。建设了近十个唢呐文化大院,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接触唢呐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不断增加,为丹棱唢呐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成效日益显著。

在唢呐艺术的引领下,全县建立了100个文化大院,老峨山、幸福谷、梅湾湖等旅游景区也成立了唢呐表演队伍。近年来,丹棱唢呐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表演3次,参加省级巡演22次、参加市级巡演50多次,参加县级巡演300多次,全县唢呐传承人每年为群众开展红白喜事、生辰庆典表演服务打2000多场次。2019年,“历史村落的未来”国际会议在眉山召开,丹棱唢呐为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记者、媒体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评。唢呐文化为丹棱的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存在不足及今后计划

民间唢呐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其生存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原来靠此为主业的从业者由于收入减少,纷纷转行另谋生路,将唢呐表演降为第二甚至第三副业,加上学生以考分为主,学习唢呐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唢呐市场一度萎缩。

2020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丹棱唢呐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为丹棱唢呐传承和发展描绘了蓝图。一是深挖唢呐资源。在全县开展唢呐资源普查,将全县唢呐演奏曲目进行录制整理,汇编成册,便于今后教学和传承。目前已录制整理135首,印发《丹棱唢呐教学资料》1本。二是提升演奏技艺。继续加强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交流,邀请专业老师到丹棱现场教学,努力提升丹棱唢呐演奏水平和演出质量。三是打造精品曲目。在现有唢呐曲目的基础上,提升打造一批精品曲目和保留曲目,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四是发展唢呐经济。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各项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充分展示丹棱唢呐魅力,扩大丹棱唢呐影响力提升经济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