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487920708/mzj/2025-0004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日期: | 2025-06-16 |
发布机构: | 丹棱县民政局 | 文号: |
丹棱县自2024年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始终以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为服务标准,以“需求导向、专业介入、社会融合”为核心,通过系统化、多维度的服务体系搭建,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对象及家庭提供靶向服务,从个案管理到社会支持,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康复服务网络”,促进精康服务提档再升级。
锚定标准赋能:精准摸排织密服务网
组建“社工+心理咨询师+精防医生+志愿者”构成的专业团队,历时3个月完成全县50个村(社区)地毯式摸排走访,运用国际通用《心理社交功能评估、精神状况综合评估、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摸排对象开展专业筛查,精准锁定150名服务对象,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档案涵盖医学诊断转介单、社会功能评估等4大评估量表,同步签订知情同意书和服务协议,为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锚定体系赋能:三级服务体系显成效
创新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即县级康复指导站总揽全县康复服务、镇级康复服务中心辐射全县5个乡镇、3个村级服务点辐射人口集中社区,实现县域9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驿站服务全覆盖。依托服务站点,开展生活技能训练、肢体管理训练、用药指导等基础服务170余人次,服务对象基础生活能力达标覆盖率提升至58%。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电话随访、上门探访等,共服务600余人次。
锚定科技赋能:数字疗法开辟新路径
创新引入“传统干预+智能科技”融合模式,率先在县域部署精神康复数字化平台。针对18—60岁轻度患者使用智能化评估系统,通过平板终端完成《基础认知功能量表》(Basic Cog)筛选40名意愿康复者评估,生成多维数据画像,实现该群体筛查覆盖率53%。同步配备VR精神心理康复训练设备,开发超市购物、公交出行等多种虚拟场景,40名康复者通过沉浸式训练,情境应对能力提升率达65%,帮助提升实际生活场景应对能力。科技手段使评估效率提升3倍,评估时间缩短10分钟/人,评估范围扩大一倍以上,评估环境可实现远程操作,训练依从性提高42%,系统自动生成注意力、执行功能、心理运动、记忆力、感知觉5项动态评估报告,为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提供数据支撑。该模式突破传统服务时空限制,通过人机交互训练激发患者主动性,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样本。
锚定专业赋能:强队伍宣教破除偏见
在全县5个乡镇举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专业培训讲座,为全县站点工作人员、精防医生、社工、志愿者等服务104人次。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残疾人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知识主题宣传活动,发放科普手册500余份,现场咨询惠及群众600余人次。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8次,参训170余人次,提升工作人员精康服务专业水平,引领社会大众转变对精康人员的认知。
锚定融合赋能:多维干预迎回归大门
创新“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立体服务模式,累计举办专项训练活动32场。其中社交技能训练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参训者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显著;家庭支持培训引入“同伴教育”理念,推选6个示范家庭,增强患者家庭自我修复和照护能力提升;开展就业手工培训6期,成功帮助6名康复者掌握就业新技能,并独立完成工艺品的“制作—售卖—收益”全流程,实现“康复提升—技能获取—回归社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