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位于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的幸福古村,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丹棱·桃花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山坡台地上,49个20世纪60~80年代的土墙青瓦的民居院落与环境相生相融,错落有致,像珍珠一般撒落在山坡台地上,是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整个村子以苍翠的山林为基调,以石文化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树、古桥、奇石景观为代表,千年银杏、“龙抬头”“青蛙坐”“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不少农业学大寨和知青生活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遗迹,承载着盐铁古道千年的历史与沧桑,上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外景拍摄地。
二、旅游扶贫成效
自2013年来,丹棱县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对标“五美五有”打造中国美丽乡村,2014年幸福古村被列入全省乡村旅游提升试点13个项目之一,按照“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的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规划引领、整合资金、示范打造、招商引资”,实现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18年,古村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0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并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村庄、全国绿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首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四川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
三、主要做法
(一)抓三个保留
保留古韵:幸福古村,又称赵桥,这里海拔600~9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古村依山而建,临溪而立,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散布其中,错落有致。保留生态: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古村内散布着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坐”“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近30个自然和人文景观,均未被破坏。保留原汁原味:丹马盐铁古道,布满青苔和脚板印痕,古道曲径通幽,溪水潺潺而流,溪边老水车……一代代的古村人辛勤劳作,逐渐富裕的村民就地取材打条石,增砖添瓦,盖房造院,那些老宅院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屋檐下挂着成串的玉米和辣椒,院子一角堆积柴火,锄头、石磨、风车等,土鸡咯咯觅食……,这里古朴、静谧、祥和,宛若世外桃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循三个尊重
尊重村落灵魂:留住、依靠古村落,主要的核心和主体是“原住村民”,在统一对古村招商引资、整体规划提升改造时,不搞“腾空”,充分保留原住村民生产生活习惯,鼓励其从事特色餐饮、农耕文化体验经营类项目,让游客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应时、取义、守则、和谐”理念,体验婚丧嫁娶、祭祀庆典等民俗活动,牢牢守住“乡愁记忆”。尊重原乡建筑:保存、修复古村落,根本的特色和亮点是“质朴原乡”,在提升古村过程中,保持民居院落原有风貌和内部结构,恢复完善“堂屋”“仓库”等农村传统特色设施,保留犁、耙、风桶、石磨、蓑衣、瓢篼等古村落传统特色建筑符号和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用品,保存“乡村气息”。尊重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古村落,重要的遗产和财富是“乡风民俗”,保留好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知青文化等文化特色,以及唢呐、快板等民间艺术,开展好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处处体现“乡土味道”。
(三)强三大手段
振兴乡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古村已成为巴蜀乡村旅游的热点,古村和村民都是受益者,村集体按照一定比例从机构收益中提取古村落保护基金,之后按贡献参与度向社员分红,由此保持了村民参与古村保护、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热情,破解了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可持续的难题。富裕村民:古村村民通过开展经营性项目和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社分红等,实现良好收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1800元。融合农旅:该村通过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和旅游管理协会等机构,并培育出龙鹄桔橙小镇、古井3D动漫村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森林、花果、旅游美丽村庄,正着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四)促三大改变
促进人居环境改变:曾经的古村道路泥泞、房屋破旧,通过改造提升后焕然一新,彩色游步道通达到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卫生间、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促进生活方式改变:外出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务工,离家近了,收入不减反增,以前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的现象不见了,家家户户家中及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促进精神面貌改变:曾经仅仅满足于耕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村民,自发参与到保护与发展中来,担当起村落守护者、古村介绍员、民俗展示者等多重“角色”,如今的幸福古村,村落环境整洁、田园秀美宜居、文明新风蔚然、特色产业兴盛,古村变得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一)编好一个规划
在全面分析资源、市场的基础上,明确了项目定位(全省最古朴、最生态的幸福美丽乡村)、形象定位(幸福公社、知青部落)、建设目标、项目业态、实现路径等,并对区域设计、庭院设计、道路设计和导视设计提出了指导意见。还专门聘请专家作为现场艺术顾问,全程指导项目建设中的技术、材料、色彩、外观和区域布局等,科学的规划和严谨的现场艺术指导,为幸福古村建设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二)做好一个示范
为确保农户的利益,采取示范引领、分期建设的方式有序推进幸福古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按照房屋有特色、原住民少、可用空间大的原则,选择四户不同类型的院落作为先期典型进行打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四户院落的现状和特点,将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和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相结合,分户进行装修设计,充分体现川西民宿的形与魂。
(三)组织一套培训
通过系列的不间断培训教育,使广大村民能够支持并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去,在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的同时,促进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组织各类参观学习考察,开拓村民视野,解放思想,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从内心深处萌生支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