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  策 -> 县政府文件 -> 正文
索引号: 1487920708/dlxbgs/2023-001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2-12-30
发布机构: 丹棱县人民政府 文号: 丹棱府发〔2022〕100号
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相关链接:

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丹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已经县十八届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丹棱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30日

丹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促进全县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据《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眉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结合丹棱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建设健康丹棱贡献更大的体育力量。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县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体育健身组织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活跃,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成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8.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3%,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2名,群众体育引领员0.4万人。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体育设施建设水平

1.加快便民健身设施建设。按照既集中又分散的原则,适应不同人群健身需求,统筹规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2025年建成体育公园1个,乡镇建成2000平米以上的健身中心,行政村(社区)建成1000平米以上的健身场地。严格落实国家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套群众健身设施,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健身场地。(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推广便民复合型体育设施。制定全县健身步道建设方案,融入国家步道体系。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与运营,充分利用公园、绿地(道)、广场、自然河流等自然和城市景观,配建完善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健身设施,构筑体育设施与城市、环境、园林相融合的城市生态格局,形成城乡“1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经合局、县文广旅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3.推进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增效行动。完成全县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全民健身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尽快实现“场所一码通,出门就健身”,方便群众就近、就快健身。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不少于330天。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工作,提升场馆服务水平。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错时向社会开放。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探索建设区域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和多种形式的开放管理模式,完善促进学校场地开放的政策和机制。(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和内容

1.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遵循“大型示范、小型带动、特色引路、典型推进”的原则,以“全民健身日”为节点,延展和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周期和效应。以“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为抓手,建立贯通县、乡镇、村(社区),覆盖各年龄段的赛事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走(跑)、游泳、球类、太极拳、广场舞、唢呐、舞龙舞狮等基础性、传统性运动项目。策应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配合开放眉山建设,积极承办大中型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形成有效办赛机制。每四年举办1次全县运动会,县级单位(部门)、企事业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职工健身赛事活动。县教体局牵头,每年举办5种以上全县性不同类型的赛事活动。乡镇每年至少举办2次赛事活动。村(社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健身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3.培育品牌赛事活动。利用我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融合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和生态建设,培育“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社区)一品”等形式多样的品牌赛事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参与面广的品牌活动,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支持各体育协会举办全县性健身赛事活动。积极举办迎新登高、全民健身日、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等主题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各类人群健身活动

1.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健康第一”要求,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升“大课间”、体育课质量,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加大“阳光体育示范校”、“足球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力度。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品牌。(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发展老年人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老体协作用,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大学等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老年人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机构和体育设施。(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民政局、县总工会)

3.提高职工健身参与度。按照职业类型制定健身指导方案。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支持工作场所配备适合的健身场地和器材。全面推行工间操健身制度,推广工间操、广播体操和简易健身动作。倡导职工每天锻炼半小时,促进职工健康,提升工作效率,做到工作健身两不误、两促进。(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总工会,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4.展示巾帼体育风采。每年培训妇女健身骨干,指导广大妇女参与健身、科学健身。推广广场舞、体育舞蹈、瑜伽、跳绳等妇女喜爱的群众健身项目,借助妇女节举办妇女运动会,不断提升妇女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妇联,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5.支持特殊人群全民健身活动。鼓励村(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为残疾人、幼儿、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残联,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6.推动乡村体育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成立各级农民体育协会,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多元化、普及广的体育健身服务。紧密结合农时农事农季、充分体现农耕农趣农味,举办农民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农民工体育赛事。培育乡村体育健身示范村、民俗体育特色村。(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提升全民科学健身服务网络

1.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分布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的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依托已有资源,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分析应用。(责任单位: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教体局)

2.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至少1次,监测人数不少于2800人次。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率3项常态化指标统计。建立全民健身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据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3.促进体卫融合。推动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联合配置,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中心,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开具运动处方,形成社区“体医结合”的慢性病预防与非医疗干预机制。开展全科医生、社区医生“运动促进健康”专项培训。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运动健康门诊,在体检中增设国民体质测试项目,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4.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动。积极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健身站点、体育协会,深入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下乡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遍布城乡、科学有效、机动灵活的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网络。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推广“运动是良医”的理念,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强化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促进身心健康功效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普及科学健身指导和健身教育。(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团县委,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打造体育支柱产业。以高端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用品销售和智慧体育产业为重点,打造丹棱体育支柱产业。努力申办省、市等高端赛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赛事,助力体育产业跨越发展;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在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组织、体育制造业等领域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体育+”、“+体育”,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体育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经合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扩大体育有效投资。谋划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支持合理优先安排体育产业供地。鼓励和支持智慧体育、健身信息聚合、体育培训等产业的发展。推进智能体育健身产品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传统体育设施、器材与智能化的融合开发、生产、销售。进一步推动体育彩票事业有序发展,体彩公益金高质量使用。(责任单位: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教体局)

3.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体育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体育培训市场相关制度。加强体育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体育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开展体育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信用评价。建立体育资源高效利用机制,推动各类体育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体育产业政策,落实已有税费政策。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引入第三方进行市场化运营。(责任单位: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教体局、县文广旅局)

(六)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1.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特殊影响力。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健康生活方式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广全民健身基层典型人物和单位,发挥其示范效应,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视听同步的形式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文广旅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注重体育项目文化宣传。丰富体育文化表达方式,创造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全民健身文化作品;加强对民间、民俗、民族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责任单位: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教体局)

3.加强全民健身交流。加强同省内市(县)之间全民健身活动、文化、赛事、科研、人才的互动交流。(责任单位: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教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县、乡镇两级全民健身工作会议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各相关部门(单位)分工协作,推动全民健身重大政策落实落地。各乡镇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动、法治保障、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把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摆在重要位置,将全民健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任务,纳入文明创建测评体系。(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大经费投入

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拓宽社会资本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大基层健身组织在政府购买健身赛事活动服务的比重。(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具有专业组织管理、健康指导、科学研究等能力和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全民健身基层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专业化体育服务人才。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培养和奖励。创新拓展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和渠道,定期举办基层健身管理骨干培训。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支持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学校体育教师、健身爱好者从事全民健身工作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县教体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全民健身安全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设置公共体育场馆急救设备,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保险产品,为举办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建立安全专家指导机制,发挥专家在研究论证、决策咨询、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安全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局,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