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文广旅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龙鹄山旅游景区
来源: 发表时间:2015-07-16 16:58 【字号:  

龙鹄山位于四川省丹棱县城北 9公里处,面积13.6平方公里,是西蜀道教名山。唐代名"龙鹤山",自南宋孝宗皇帝手书"龙鹄山"三字赐史学家李焘后更名。龙鹄山山势奇特,恰似一个巍巍巨人,端坐于环绕的群山之中。四周有48座"磕头山"像朝圣的信徒,围绕龙鹄山虔诚地拱伏于地。乍一望去,真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

龙鹄山景区有丹棱旧八景之一的"雁湖渔火"和“龙鹄晴岚”景点。雁湖(现金鸭塘)为宋代礼部尚书李壁所凿,湖面40亩,湖宽水深,常有大雁、野鸭聚集,因而得名。清代道光年间,丹棱县令毛震寿小住雁湖,入夜时,渔翁唱晚,渔火点点,星星坠湖,十分壮观,手书"雁湖渔火",并志以诗:云开雁落雨初停,渔火参差渡远汀。两岸芦花渔父笛,声声吹落半湖星。"山腰共有道教造像数十龛,据龛内题记载系唐代开元年间( 714—741 )丹棱女道士成为无营建。造像风格多受佛教思想影响,除“汉武帝望山祀年”等故事外,多仿佛教设像规制。造像最大者约一米,小者仅 0.3 米,共有造像数百尊。造像间有唐天宝九年( 750 )杨玲书松柏铭一通。其上题刻“龙鹄山”三字,传为宋孝宗亲笔,是研究道教造像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龙鹄山是李焘父子的故里。现山腰有"三相祠"遗址。人称"三相"的李焘父子"文史兼通,蜀人比之"三苏"。如今,祠堂建筑尚有"巽崖遗迹"巨型石碑和石柱表坊。门前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根深叶茂,独木撑天,相传为南宋史学家李焘所植。有趣的是这棵银杏树长到10米文景观外,自然风景奇险幽静,是古洪雅八景当地人称为"公母树"或"夫妻树"。

山腰"龙涎洞"为唐代开元年间丹棱女道士成为修道的仙室。洞口门楣上刻有明代书法家陈琨手书"委雪屯烟"四个大字,旁有诗曰:"望入岩烟古经斜,遗踪旧是炼师家;绿盘碧草垂春带,峙顶丹枫长性花。楼阁半倚苍树螟,碑镌尽是乱云遮;何当百世年湮远,重鼎嵯峨焕九华。"传说,当年成无为看破世道出家,数十年如一日在此观风云之变幻,吸日月之精华,悟出了道之精髓,乘黄鹤而去。

龙鹄山美,美在登临,美在原始与天然景观。龙鹄山多奇景,一重云锁一重天。上到石梯顶,有令人浮想连翩的是"巽崖书屋"。宋绍兴八年,23岁的李焘榜中进士,朝廷任命为成都府华阳县主簿,他志在研究历史,淡于功名利禄,在龙鹄山创建"巽崖书屋",边读书,边讲学,为家乡檪育人才。他在书屋中订立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都成为宋代教书育人典范。书屋的创立,也为李焘编撰反映北宋168年历史的巨著《继资治通鉴长编》奠定了基础。书屋历代相传,越办越红火,到清代更名为"巽崖书院",列为蜀中三大书院之一。文学家彭端淑等人主讲23载,端淑有诗云:"文简善著书,筑室巽崖下;精心四十年,遗编等斑马;赤壁垂琳琅,谁为后来者。"

景区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跻身于全国石刻艺术宝库之林的摩崖造像和《松柏之铭》碑和南宋孝宗皇帝御笔亲书的"龙鹄山"御印碑,左右山脊还有李焘、李壁、杨素翁等名人墓,被称为巴蜀一绝的龙鹄院“佛、道并居”遗迹。

龟峰独看成峰,合看成景,形象生动逼真,玲珑剔透,享有"川西盆景"之美誉,唐代道教人物杜光庭为之发出了"蜀西龟峰天下稀"的惊叹。七十年代建成中观山水库,水面如一条银练飘落,摼山绕岭,形成了"龟蛇相缠"的独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