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丹棱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保障政策,下沉医保经办服务,优化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医保服务持续向“惠民、利民、便民”转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暖心医保的“温度”。
落地惠民政策增进民生福祉
“村医上门服务,随访监测出我有糖尿病后,亲自为我代办好“两病”的备案,很方便。”“感谢政府的医疗救助政策,让我个人负担部分有了保障,因病返贫担忧减少”……翻阅丹棱医保的“民生账单”,一个个暖心变化,记录着县域内百姓不断提升的医保获得感和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因为有医保,所以有“医”靠。新征程上,我县持续优化医保政策、兜牢民生底线,为参保群众撑起一把可靠的“幸福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重要指示精神,县内持续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重点针对易致贫返贫对象,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统一执行起付标准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倾斜支付政策。医疗救助对特困人员、孤儿全面取消起付标准,给予全额救助,不设年度救助限额;对低保对象取消起付标准,按70%的比例救助,年度救助限额4万元;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65%进行救助,2024年共支付361.8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解决9900人次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以“医保作引擎、认定不出乡、用药有保障、医护要上门”为轴心,健全以县人民医院牵头的“1+N”两病管理服务体系,组建“两病”家庭医生服务团队50余支,团队服务人员200余名,实现县、乡、村三级“两病”认定备案、健康管理建档、“两病”患者用药效果监测、健康随访、用药指导和送药服务等工作有效融合促进。2024年,全县“两病”患者认定备案2.16万人,“两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整体巩固在85%以上,医保统筹基金支付352.17万元,惠及参保群众42495人次。
线上线下融合优化便民服务
走进医保办事大厅,饮水机、报刊架、便民雨伞、老花镜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医保对特殊人群有绿色通道,再不用担心去办事身体吃不消了。”“往年群众办事需要跑几个窗口,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所有事务,节省了时间。”群众称赞背后,是医保服务的提质增效。近年来,医保部门推行“综合柜员制”,群众办事,只需在一个窗口进行提交,窗口受理所有即办业务,后台同步分办,确保了医保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一次全办完。
“互联网+医保”服务持续优化。不断拓宽异地就医门诊、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延长异地就医转诊备案时限,实施“一次备案、半年有效”,开通“先住院、后补办”服务通道,全面提升参保群众就医覆盖面和便捷程度。全县13家定点医院、23家定点村卫生室、2家定点诊所、47家定点零售药店全部开通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定点医药机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率达100%,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95%以上,惠及参保群众27872人次。
“眉山智慧医保”数字赋能,信息查询、费用报销、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医药机构费用结算等34项业务一网通办,实现对群众医保诉求的快速反应、精准服务。医疗处方流转接口改造,实现处方从医院流转到药店,方便参保群众便捷高效拿药。助力推动医保码全场景、全流程深化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将结算从“窗口”搬至手机,全县14.38万参保人申领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激活率91.27%,结算率72.84%,群众医保体验感持续提升。
打破多重壁垒深化利民举措
“我爱人患有几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前最多只能申请2种,现在可以同时申请3种,确实为我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今天在医院检查出高血压,立刻就审核通过了,真方便!不像以前办理慢性病,需要到医保中心交资料”……在县人民医院慢特病经办服务大厅内,群众对我县慢特病管理服务十分满意。
为优化门诊慢特病管理,县医保经办中心完善与卫健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两病”人员基础数据库。整合医保信息系统与定点医药机构资源,打通壁垒,互联互通,实现了门诊慢性病全流程服务。慢病患者一旦确诊,即刻进行待遇申报、资质审核,同时享受购药“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就近送药等服务。
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县建立县、乡、村三级经办服务体系,设立55个医保专窗,配备60余名乡镇、村(社区)专(兼)职医保工作人员,直接受理或代办19项医保经办高频服务事项。门诊慢性病服务网点从县人民医院延伸至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保障慢性病患者150米范围内即可享受服务。依托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保险公司网点,建立“医保便民服务站”10个,进一步拓展经办服务触角,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医保服务。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丹棱县通过持续优化医保公共服务,提升经办管理效能,拓展医保服务的深度,彰显医保服务的温度,提升医保服务的速度,切实谱写“暖心医保”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