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医疗保障局围绕实施“健康眉山”战略,着力打造“四个一”工程,不断提升群众“医有所保”获得感、幸福感,在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发力。
一轮标准化建设,打造“暖心医保”星品牌。深化医保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放管服”改革,投入5万余元资金建设县、乡镇、村(社区)标准化经办服务点11个,建立“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大厅绶带机动服务、领导轮流驻班服务”四大创新服务,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创建党员示范窗口1个、党员示范岗3个,落实7项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纵深延伸,39项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多元化服务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紧急特殊情况“一次都不跑”。落实“好差评”制度,用心解决服务中的难点、堵点,其中通过“一把手走流程”体验活动协调处理异地就医备案案例被《中国改革报》刊载,将群众办事“难题清单”变为服务体验“满意清单”。截至目前,窗口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35554件,一体化平台办件11852件,受理信访工单18件次,收到群众感谢信6封,6次荣获流动红旗窗口,7人获评优质服务明星,丹心为民的“暖心医保”品牌深入人心。
一项专项治理,守好人民群众“救命钱”。加强医疗保障法治建设,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通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医保系统治理系列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维护公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今年来,会同驻院代表对全县16家定点医疗机构先后开展了“清零”行动、专项治理“回头看”行动、“三假”专项整治、审计发现问题核实、常规巡查等检查7批次,累计查处违约定点医疗机构21家次,发现、整改违约问题104个,追回违约本金59.20万元(其中自查自纠4.27万元),收取违约金8.51万元。健全医保违规案件协查机制,联合卫健、纪检部门共同执法,强化责任追究,公布举报电话,加大违规问题曝光和问题线索移送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浓厚氛围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
一个新系统上线,抢抓医保改革窗口期。严格落实全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奋战90天开展医疗服务项目贯标、耗材编码、数据治理、系统测试等专项工作,确保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四川·眉山统筹区如期上线。不断发挥信息化对医疗保障事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深化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DRG支付改革及医共体医保改革,目前已组织10家公立医院开展4批次国家组织、1批次六省联盟药品集中招采工作,112种药品进入临床使用,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结构性调整109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执行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8350项,切实减轻群众的购药负担。全县14家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DRG付费改革,病案首页数据上传率达99.99%,入组率达99.96%。在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探索门诊服务医保打包付费改革,签订《丹棱县2021年县域医共体医疗保障管理改革服务协议》,先期对“两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打包付费”。
一场主题教育,引领宣传服务进万家。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分别开展定点医药机构专题学习培训8场次,开展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宣传贯彻《条例》,加强基金监管”集中宣传、学党史践初心.慢病医保服务进万家、医保政策宣传进万家等活动1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新增“两病”登记3494人次。在宣传活动中创新宣传形式,发动120名党员和文艺骨干组成10支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队,将医保政策编排成群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句半”,采取快板的形式进行文艺宣讲、开展上门服务,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和政策知晓率,并作为宣传工作典型案例被四川乡村新闻频道报道。通过全面总结反映医保工作亮点和医保人的精神风貌,发布各类新闻信息稿件78篇,广泛传播医保好声音,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拟稿: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