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一大早,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4组村民王太洪接到商贩张凯电话称,半小时后要到他家,购买几只山羊到餐厅销售。半个小时后,天刚亮,张凯便驾着车来到王太洪家,购买了4只山羊载回丹棱城区,来回不到2小时,“相比以前至少节约4小时车程,现在一条大道就可通到山上,省事省力又省心,十分方便。”
让“张凯们”受益的是该村“四好农村路”建设。近年来,丹棱县紧紧围绕“打通大通道、优化主干道、提升乡村道、建好产业道”的工作思路,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路产融合、路旅融合等农村公路发展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带火乡村旅游,打通乡村发展命脉,助推乡村更振兴。
解决出行难题打通乡村发展命脉
当天送走了张凯,王太洪便开始在羊圈给山羊投食草料,一边忙碌一边回忆近50年来村庄因路而发生的改变。万年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至900米,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是省级贫困村。
“因为山高,出行是我们村内的一大难题。”在王太洪看来,道路一直是制约村内发展的重要瓶颈,上世纪7、80年代,全村没有一条道路,能通的只有泥巴路,上下山都极不方便,“那时一年到头都很少到丹棱城区。”该村过去被称为“失联村”,有的村民甚至从未走出过大山。
直到90年代,村内开始修建机耕道,路宽2.5米至3米,因地势原因,机耕道也只能通往村内的各组,但组与组之间却互不相通。“很窄,两辆车都不能并行通行,如果要到村内其他组去,必须要下山,选择其他的机耕道才能到达。”在王太洪记忆里,机耕道虽然方便不少,但组与组之间不通,仍然存在局限,“最后一公里”路程始终没有完全打通。
“2016年5月3日,这一天我们村民们都盼了好久。”万年村党支部书记任清元感叹,途经村内的“奔康大道”在当天破土动工,它不仅将万年村内4个组串联,还连接了丹棱县4个省定贫困村(万年村、三合村、岐山村、廖店村)和5个市级贫困村(大木河村、金花村、玉柱村、金峡村、峨山村)。
奔康大道全长34.2公里,路基宽6.5m,沥青路面宽6m,位于丹棱县张场镇境内,起于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止点,连接张王路,途径黄金峡谷,止于仁洪路,使9个贫困村连接成一个环线。经过一年多时间修建,于2017年6月22日全线路面完工通车。
一路通,百业兴。据丹棱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严忠宇介绍,奔康大道是该县重要的“四好农村路”之一,线路的修建,既是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丹棱县扶贫的“双向路”。长期以来,该线路沿线村庄,由地势原因,自然条件较差,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沿线特有的自然资源难开发,生产生活资料、农副产品运输难等问题,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条大道,真正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打通乡村发展命脉。”严忠宇说,奔康大道通车,不仅带动沿线9个贫困村百姓增收致富,也将沿线特有的自然资源融入了全县国家乡村公园大开发、大发展环境中,更有效激发了贫困地区村民们的内生动力,拉近了城乡距离,成为了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赶集、走亲戚,这两年特别方便。”王太洪站在村内的奔康大道上高兴地说,不仅如此,现在他5亩多茶叶和20余只山羊的销售再也不愁,只需一个电话,商贩就可开车上山收购。
除了奔康大道外,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该县连接各乡镇的县道公路、乡道公路以及重要景区的公路全部通达沥青路和水泥路,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达水泥路且公路等级均为四级及以上,该县乡镇通达率100%,通畅率100%,居全市第一。
带动产业 铺就百姓幸福之路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公路通了,农村发展产业的天地就更加广阔了。当天,在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9组,果农李松正和家人一道,在果园给“不知火”进行第二次“穿衣”套袋,确保果树安全越冬。
李松家的果园位于该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内。该园区以晚熟桔橙种植及配套的加工业、销售业、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仁美镇、杨场镇等地的桔橙产业发展,是丹棱县桔橙产业科普示范、农旅融合的晚熟桔橙现代农业园区。
而眼前这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则是园区加速发展的“助燃器”,给园区的发展带来无限发展机遇。严忠宇回忆,当初这条产业大道的修建,严格按照“道路围绕产业布局,产业围绕道路发展”的思路,遵循自然法则,保护沿线生态,依山带水、勾连人心,实现了生态路、景观路、富民路的深度融合,有效助推了沿线内乡村经济发展。
产业大道于()修建,总投资()钱,全长()公里。将园区与()相连,既符合园区长远发展规划,也能为当地百姓带来便利。“以前道路窄,大车开不进果园,桔橙要肩挑背扛走1里路才能到主干道上,卖果很费劲。”李松说,现在大车直接开到果园外,装好箱就走,十分便捷。 近两年来,到村上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
“从泥巴路到水泥路,再到旅游路,产业大道越来越宽,果农们的致富路也越走越顺。”严忠宇说,截至目前,与丹橙现代农业园区内产业大道一样,该县已建成产业道路200余公里,带动了该县晚熟桔橙、茶叶、优质李子等特色产业发展10万余亩,真正做到道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群众增收致富就到哪里。
沿着一条条连接丹棱境内十里八乡的农村产业大道,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脉搏越发清晰。产业大道不仅为当地群众带去了人气、财气,更为沿线群众带来新生活、新产业、新面貌,是群众通向未来的“幸福路”。
路旅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发展
丹棱农村公路建设,除了为产业铺路外,同样也为乡村旅游做“嫁衣”。当天,记者也前往了该县正在打造的生态旅游环线A线道路改建工程现场,铺油机正在进行沥青摊铺,工人们正在进行波形护栏、标识标线标牌等交安设施的安装施工。
据该线路施工方负责人何伟介绍,丹棱生态旅游环线包括7条线,路线沿既有村道进行改建,经齐乐镇内的红石村、兴隆村、桂花村、龙鹄村,分别与现G351、S106、在建S401主干道相接,组成环线。整个线路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路基宽度5.5至6.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速度15Km/h,路线全长14.078km,项目总投资7577万元,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预计将于2020年4月完工通车。
据严忠宇介绍,新改建后的生态旅游环线,不仅扩宽了路面,还专门新增了骑游道,除了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外,更为当地旅游创造新条件。不仅如此,该旅游环线还与十里桃花红旅游线路相连,整体连线成片,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明年春天,春暖花开,一路骑行,游客将可邂逅最美的丹棱乡村美景。”严忠宇补充道,线路自开工建设以来,沿途的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这条生态旅游环线修建好后,不仅方便卖果,旅游旺季,我们还可以做生态采摘活动,建乡村民宿,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正在果园忙碌的齐乐镇兴隆村6组果农何成举动情地说,让果园变成景区,开启乡村旅游的新路径。
除了正在建设的生态旅游环线外,该县打造的精品旅游公路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十里桃花红等,真正为当地乡村旅游做“嫁衣”,让乡村旅游成为丹棱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如今,旅游公路沿线的老峨山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梅湾村已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村,幸福古村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路旅融合,推动丹棱美丽乡村发展。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农村公路网建设,重点抓好“管理、养护、运营”三篇文章,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丹棱百姓家门口的生态路、致富路、希望路,助推丹棱乡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