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场镇廖店村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373万元,新建了宽5.5米,长3.6公里乡村道路及附属设施。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资金和项目的作用,张场镇政府在实施该项目中大力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项目施工单位,组织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在确保劳务报酬及时发放到位的前提下,拓展了入股分红、收益分配、就业扶志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实现了以工代赈项目“五有”,不断推动以工代赈工作深入发展。一是顺民意,群众基础有保障。本着“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施工单位,确定由全体村民为股民的集体经济组织廖店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来牵头组织施工建设,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群众基础,降低了项目建设中的协调难度。二是细方案,群众报酬有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细化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充足预算项目建设材料费的情况下,结合施工环境,尽可能避免使用机械,优先考虑使用当地群众和项目区建档立卡脱贫户。该项目共使用务工人员71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35人;共计发放劳务报酬49.566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脱贫户劳务报酬22.6915万元,劳务报酬由县以工代赈资金专户进行直接发放,确保劳务报酬发放及时足额。三是抓监督,项目质量有保障。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镇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村委会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对项目建设和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同时,镇政府聘请了1名专业监理工程师和2名现场监管技术人员,村委会聘请了2名德高望重的离任老支书担任村级监督员,确保对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监管到位。四是强举措,后期管护有保障。项目验收合格后,资产移交村集体,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后续的管护,进一步促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建设时确保施工质量,减少后期因质量导致的后期管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章程中明确约定产生的收益将提取一部分公益金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其中该项目产生的公益金将固定用于该项目的后续管护),不足的经费由村民委员会从公共运行服务经费中给予补充,确保了后续管护资金的来源。五是建机制,群众增收有保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党组织党建引领功能,培养了项目工作人才,锻炼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项目组织和参与竞争能力。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务工人员中有23名杂工及普工升级为技术工(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7人),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使其能在后续工作中获得持续的劳务收入,确保了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收益将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全体村民)进行二次分红,构建 “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