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散乱污”“回头看”。按照土地、环保、安全、能耗等要求,精准界定“散乱污”企业,划分“关闭取缔”“整改规范”“搬迁入园”整治类别,避免“一刀切”。明确驻村工作组领导、村支两委“回头看”责任人,制定整治进度情况督查表,严格按照整改验收要求开展“回头看”。召开全镇“散乱污”企业座谈会,通报目前23家企业整治情况,点出整改缓慢企业,表扬管理有善、整改到位企业,树立标杆。
二是“小流域”“回头看”。安排各村沿河设置拦河网,一周至少巡查2次,定期打捞河道垃圾,做好常态保洁;驻村工作组组长带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对禁养区关闭的32户“户户见面”防止死灰复燃,限养区发现偷排漏排严肃逗硬,交纳生态补偿金的同时治理污染,并在党群集中活动日向大家做出承诺,严重的请县级执法大队进行执法拘留;排查支流交汇口处数,统筹布局开展生态湿地池试点,进一步稀释水渍达标。
三是“信访件”“回头看”。重点梳理2017年以来交办我镇处理的所有环保信访案件。驻村工作组领导牵头,组长负责,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大气水污染督查交办件、眉山市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市内投诉件转交单、服务热线环保工单划分各个组员,明确责任到人,一一开展“回头看”,确保发生的环保问题全部交办到位,整改到位。在各村显要位置张贴蓝色环保监督热线电话告知牌,大小场口悬挂环保举报电话横幅10余幅,对环保举报问题随时跟进,及时回复处理,力争将环保问题吸附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