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规划乡村旅游,顺应潮流出新招。我镇地处丹棱西南,经老峨山、仁杨路快速通道两线环抱,国道351线贯穿全境,且有安溪河流经,具有非常便利的交通和天然优势。我镇充分审视镇情、村情,把握“城市生活,乡村度假”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组合自然风光,聚焦乡愁“文化”;开发安溪湖畔,打造休闲美食,设计民宿。逐步配齐一三产配套设施,把“成都人”“眉山人”作为我们“一三”产业的客源。
二是打造乡村民宿,唤醒资源出实招。由党委书记带队前往彭山、东坡等地考察景观打造、一三产融合情况,学习先进经验;由镇长带队在中心村1组彭扁召开农户房屋、土地入股现场会,最终议定了八条房屋入股政策,农户代表现场签字确认支持。开展校地合作,通过校方资源提供民宿设计、打造,与哈工大智慧农业集团签订共享小屋建设合作协议,根据中心村现存的11处八、九十年代遗留下来砖木结构房屋,打造依托安溪河生态资源,农耕文化为核心的乡村精品民宿项目。
三是发掘乡村文化,打造乡愁出高招。党支部书记和乡村规划师、文化志愿者组成采风小队,走访收集八仙桌、黑白电视机、毛主席语录等有历史印记的老物件,走访老人家记录家族文化、文革印象、历史变迁;对小桥村最大的彭家四合院旧址进行打理和保护;成立镇志编纂工作委员会,邀请退休老干部彭仕贵担任主编,通过县党史办指导,做好镇志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