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三产融合”为主线,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农业,力争每个村培育出1—2个特色支柱产业,创建2.46万亩晚熟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电商协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三品一标”创建。依托创业基地产业基础和三彭文化底蕴,打造融“精致民宿文化区、采摘观光区、党建交流区、花果景观带、红色文化带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二)以“三大战役”为主体,实施“美城新村”工程。实施“蓝天行动”,推广“天眼地网”。实施“碧水行动”,扎实开展畜禽污染治理“回头看”,建设沿河沿湖农户生态湿地池。实施“沃土行动”,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和绿肥种植,推广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探索垃圾转运处理“新双桥”模式。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推进造林绿化、生态公益林保护、公路绿化、场镇卫生整治等。
(三)以“为学精神”为载体,实施“文化兴盛”工程。保护好摩崖造像、杨氏古墓等重量级文物,做好唢呐、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快“梦李花乡”建设,依托“三彭文化传习所”,对接传薪国学院开展研学活动。完善新老文化院坝相关配套设施。培养文艺指导员和发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身边好人”“双桥榜样”评选活动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村级乡风文明理事会建设。
(四)以“一核三治”为核心,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和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七五”普法。坚持“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村级治理机制,壮大志愿者服务队和红袖标义务巡逻队等社会组织。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整顿“黑、恶、乱”现象。加强重点人群管控,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严守食品、安全、稳定三条底线,抓好交通、食品、生产生活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
(五)以项目推动为抓手,实施“惠民安民”工程。持续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技能培训,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扶持培育电商、微商、电商服务站、益农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加强农村互助、“借贷”养老等服务,健全农村弱势群体关爱体系。完成双桥公立幼儿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