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 杨场镇 -> 最新动态 -> 正文
杨场镇实施“塑形铸魂”工程 繁荣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杨场镇 发表时间:2019-03-18 10:18 【字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杨场镇大胆探索实施“塑形铸魂”工程,乡村文化焕发新气象新风貌,为建设“五美五有 全国典范”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

“三个一线”厚植文化根基。落实一线阵地。积极筹措资金250余万元,新建古井、水口村级阵地,解决村级文化主阵地问题。充分挖掘唢呐、农耕、红色党建等传统文化,建设完成狮子农耕、志清唢呐等文化院坝16个,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村级文化载体与平台。组建一线队伍。积极发动文艺爱好者,组建唢呐、腰鼓、龙灯、小品等群众文化队伍30余支,各村(社区)至少1支以上,让群众自己真正成为了农村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创作一线作品。大力引导支持群众,创作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民间作品,从而让先进文化成为一种自觉,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比如:狮子村民杨兴儒自发创作的以政治生日与个人生日为主线的《生日》小品,向党的生日献礼,获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三类引领”助推文化发展。突出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完善各村(社区)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农家书屋14个,向广大群众开放;定期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点,引导党员群众务实践行。全年全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培训4次,开展“最美儿媳”等评先选优20余次,表扬先进50余人。突出党员率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身边党员干部带头讲党课、搞文体活动、参与村级事务,涌现出一批文化振兴“先锋”。比如:金龙村党员郑燕,认真自学舞蹈,并义务教导大家,使该村舞蹈队员从零发展到百人。突出乡贤引领。大力挖掘本土乡贤,让乡贤回乡土、讲乡情、办乡学,真正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群众参与农村文化事业。比如金牛社区舞蹈老师骆意成为全镇文艺骨干;金龙村唢呐文化传承人宋志清自发建设文化院坝,义务教授唢呐。

“三大载体”激发文化活力。全面铺开党群集中活动。全镇各村(社区)每月定期开展“党群集中日活动”,集政策宣讲、文娱活动、趣味游戏、评先选优、现身说法等形式于一体,搭建党群互动平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018年,全镇共开展150余期,每期平均参与人数300人以上。探索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古井、狮子两个县级试点村探索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设立纠纷调解、环境监督、文艺宣传等分会,围绕乡风文明开展理事服务。截至目前,解决纠纷8起,督促农户整改问题36个。试点成立古井“党群文明储蓄所”。把修山造坟、乱搭滥建、偷排漏排等农村常见事项作为主要内容,明晰“五美五有”积分扣分标准,由乡风文明理事会牵头,每月积分扣分、每季度红黑榜公示、每年表彰先进,积分等值兑换生活用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提升素质。2018年,以积分排名为依据,评选表彰“优美庭院”“优秀村民”“优秀党员”等类别共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