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在做好传统型销售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模式,建立电商服务站和电商直播空间,专人专岗负责电商相关工作。组织青年自媒体达人、党员干部等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技能培训10期300余人,培养一支能直播、会带货的“新农人”队伍。吸引电商在村上建立服务点,为创业基地业主提供代销服务,并根据销售情况适当收取服务费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2)“生产+旅游”,实现融合互动。坚持“农旅结合、一三互动”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以“现场采摘、体验生活”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确保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依托生态旅游环线和红石村农产品冷藏保鲜库项目竣工投产,建成乡村冷链物流服务网,发挥“金通·邮快驿站”链接功能,打造“道德超市+金通+邮快+金融+代购代销”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
(3)“办公+经营”,拓展基地空间。坚持在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持续发力,突出“人才+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发挥专家大院阵地作用,组织党员专家带头研发橘橙新品种、探索改良种植新技术成果优势,推动乡土人才、返乡人才发展,积极发展标准化种植参观园、科普示范教育点等新型业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