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发展目标,以“七彩农业、四好新村”为引领,建设名满华夏的农特产品之乡,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整体健康向好。
一、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7年我县农村经济总体呈现:粮食、蔬菜稳定增产,水果生产快速发展,畜牧业调结构、优质量。农业增加值11.09亿元,增长4.1%,增速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增长9.5%,居全市第一。
二、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村经济总量扩大
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可比价)4.6%,其中:农业产值9.34亿元,增长6.0%;林业产值0.61亿元,增长7.2%;牧业产值7.89亿元,增长2.6%;渔业产值0.65亿元,增长8.5%;服务业0.23亿元,增长2.5%。
一产增加值完成11.09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43亿元,增长5.4%;林业增加值0.41亿元,增长4.3%;畜牧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2.0%;渔业增加值0.41亿元,增长4.0%。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增长9.5%,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高0.9、0.4、0.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753元,增长6.2%;人均经营净收入8168元,增长12.9%;人均财产性收入459元,增长6.9%;转移净收1115元,增长6.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由去年的56.4:3.7:36.3:3.6调整为57.9:3.7:34.7:3.7,种植业、渔业分别上升1.5、0.1个百分点,畜牧业下降1.6个百分点,林业与去年持平。
三、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
1.粮食稳定增产
今年,气候条件适宜,雨水充足,无明显病虫害发生,粮食作物稳定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13608公顷,下降0.2%,产量达到79913吨,增长0.6%。其中:稻谷面积8147公顷,减少0.1%,产量66283吨,增长0.6%;玉米面积2091公顷,减少0.3%,产量8940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其它粮食作物产略有小幅增长。
2.经济作物效益明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定位不动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按照区域化布局的理念,集中打造、连片开发、整县推进,特色效益农业成效突出,全县65%的村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2017年油料播种面积4225公顷,产量6990吨,增长0.1%;蔬菜播种面积1539公顷,产量35061吨,增长3.3%;水果产业量价齐升,全年产量16.22万吨,增长4.3%,其中:柑橘类水果产量12.6万吨,增长6%,销售均价不知火11元/公斤、春见14元/公斤、爱媛11.2元/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8元/公斤、9元/公斤、6.5元/公斤上涨37.5%、55.6%、72.3%,柑橘类水果效益明显。
(二)林业生产平稳有序
林业工作以建设“大雅家园•美丽丹棱”为统领,以“生态优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着力加强丹棱林业现代化建设,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全年完成营造林2.05万亩、增长70.8%,其中人工造林0.55万亩,降低54.1%。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0.65万亩,生产人造板16.8万立方米、木质家具10.67万件,采收林产品0.16万吨;举办生态旅游节会1场次,成功申报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处,省级康养人家1处,接待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170万人次。
(三)畜牧业生产减缓
由于受上半年禽流感、环保督察等因素影响,生猪、家禽存、出栏总量小幅下降,其它牧业生产略有增长,畜牧业生产部分减缓、总体发展平稳。
(四)渔业经济持续发展
今年把优化水产养殖模式,增加养殖效益、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全县渔业秩序良好,渔业经济运行平稳,水产品产量和产值持续增长,渔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县完成水产品生产总量4780吨,增长6.5%。其中鱼种投放量1030吨,养殖水面10880亩,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的50%,带动农民人均增收约18元。
四、目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
(一)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近年来我县特色水果价格迅猛上升,如2017年不知火、爱媛、春见柑橘类水果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7.5%、55.6%、72.3%,天花板价格将逐渐呈现,增幅放缓;畜牧业生产减缓,销售价格高位回落,同比下降14.2%。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程度不均衡。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部分山区乡村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三)金融服务有待加强。金融服务三农不接地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存在无有效质押物,担保难、贷款难、利率高。
五、措施建议
(一)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持续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抓好发展“七彩农业”,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规范化建园、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二是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为支撑,加强农村道路、高标准农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电网改造、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优势效益农业,持续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培育新型农民,搭建乡村振兴平台。我县“长在农业、优在生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人才培育,认真做好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大力增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丹棱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丹棱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丹棱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三)开拓投融资渠道,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开发融资产品,扩大融资范围,灵活融资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力度。全面推进种养业保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种养业增产、增收、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