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包保联系。严格落实企业包保联系责任工作制,按照“周走访、旬调度、月督导”机制,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诉求,开展“一企一策”诊断服务,形成“问题+举措”工作台账,落实“责任制+订单制+销号制”,排忧解难、精准帮扶,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二是科学分析研判。加强统计报表制度方法理解,加强指标合理性、逻辑性、完整性审查,科学合理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紧紧围绕“四表两单一说明”产值佐证资料要求,抓住“产量和价格”两个审核关键,夯实企业产值、财务、能源等数据基础资料质量,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防范统计造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