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统计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来源:丹棱县统计局 发表时间:2020-07-02 10:25 【字号: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一号)

丹棱县统计局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6 30

 

 

公报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丹棱府发〔201826)要求,我县进行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812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8 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县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丹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以及全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工作筹备、单位清查、现场登记、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明显成效。

一、组织保障有力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副县长任组长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全县各乡镇建立了普查机构,全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提供多方保障,确保了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二、普查方式科学

按照确保质量、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依法普查、共享成果的原则,全各级普查机构充分借鉴历次普查经验,有效提高了普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在方法运用上,这次普查采取地毯式全面清查,清查后,对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建筑业法人单位在其注册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数量众多的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样本登记。在数据采集上这次普查全面使用手持移动终端PAD采集数据,广泛应用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普查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网络化。在提高效率上,这次普查积极应用五证合一改革成果,积极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业务资料,在清查和普查阶段,收集、整理了20个部门的单位名录信息,通过比对、合并生成底册信息1700条,有效减轻了调查对象负担。

三、质量控制严格

这次普查全县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严格独立普查、独立报告职责,依法保护普查对象资料。通过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加大普查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普查造假作假的责任追究,实现了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经市政府经普办事后质量抽查,我县普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0.1%,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四、普查结果全面准确

这次普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准确反映了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71个,与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长76.22%,从业人员30517人,增长28.2%产业活动单位1481个,增长64.74%;个体经营户6327个。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二号)

丹棱县统计局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6 30

 

 

单位基本情况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71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593个,增长76.22%;产业活动单位1481个,增加582个,增长64.74%;个体经营户6327个(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1371

-

   企业法人

720

52.52

   机关、事业法人

300

21.88

   社会团体

67

4.89

其他法人

284

20.71

二、产业活动单位

1481

-

第二产业

272

18.37

第三产业

1209

81.63

三、个体经营户

6327

-

第二产业

231

3.65

第三产业

6096

96.35

2018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394个,占28.74%;制造业242个,占17.6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1个,占5.18%。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3517个,占55.59%;住宿和餐饮业923个,占14.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82个,占12.36%(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

法人单位

个体经营户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合 计

1371

-

6327

-

采矿业

2

0.15

0

0

制造业

242

17.65

127

2.0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

0.44

0

0

建筑业

17

1.24

104

1.64

批发和零售业

394

28.74

3517

55.5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7

1.24

782

12.36

住宿和餐饮业

8

0.58

923

14.5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

0.58

31

0.49

金融业

1

0.07

0

0

房地产业

19

1.39

12

0.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1

5.18

91

1.4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0

2.19

8

0.1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

1.31

3

0.0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4

1.02

536

8.47

教育

91

6.64

14

0.22

卫生和社会工作

29

2.12

67

1.0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5

2.55

107

1.6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48

25.38

0

0

  注: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

2018年末,全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720个,比2013年末增加432个,增长150%。其中,内资企业占99.5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4%,外商投资企业占0.28%。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39%,私营企业占85.97%(详见表2-3)。

 

2-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单位数(个)

比重(%

合 计

720

-

内资企业

717

99.58

 国有企业

10

1.39

 集体企业

2

0.28

 股份合作企业

0

0

 联营企业

0

0

 有限责任公司

37

5.14

 股份有限公司

49

6.81

 私营企业

619

85.97

 其他企业

0

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

0.14

外商投资企业

2

0.28

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0517人,比2013年末增加6714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4156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4740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5777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4420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7253人。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2171

人,占39.9%;批发和零售业7132人,占23.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036人,占9.9%。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7085人,占49.1%;住宿和餐饮业2543人,占1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51人,占11.4%(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人)

其中:女性

其中:女性

合 计

30517

14156

14420

7253

采矿业

24

1

-

-

制造业

12171

4233

451

19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21

63

-

-

建筑业

2324

588

868

101

批发和零售业

7132

4903

7085

388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11

119

1116

298

住宿和餐饮业

164

130

2543

156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2

19

50

34

金融业

100

48

-

-

房地产业

424

190

17

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62

315

226

9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0

71

26

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4

26

3

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7

65

1651

854

教育

1824

1261

53

4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279

885

114

4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99

134

206

13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036

1078

-

-

  注: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83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18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167.3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为35.63%,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为64.37%。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03.7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占比为29.63%,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占比为70.37%

2018年,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04.0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为59.4%,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为40.6%(详见表2-5)。

 

表2-5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亿元)

法人单位负债合计(亿元)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亿元)

合 计

167.32

103.72

104.05

采矿业

0.08

0

0.06

制造业

52.58

27.18

53.4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5

3.16

2.46

建筑业

1.45

0.39

6.26

批发和零售业

14.72

3.25

27.4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58

0.13

0.58

住宿和餐饮业

1.39

0.69

0.1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05

0

0.05

金融业

38.81

36.06

-

房地产业

15.03

11.14

9.5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1.77

15.24

1.7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1

0.05

0.0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59

0.31

0.1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14

0.04

0.09

教育

3.05

1.58

0.35

卫生和社会工作

0.97

0.93

1.3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33

0.05

0.3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

3.53

-

注: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受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三号)

丹棱县统计局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630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工业和建筑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50个,比2013年末增长66.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248个,占99.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个,占0.4%;外商投资企业1个,占0.4%。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3个,占全部企业的1.2%;集体企业1个,占0.4%;私营企业232个,占93.5%。(详见表3-1)。

 

 

 

3-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企业法人单位

(个)

合 计

250

内资企业

-

  国有企业

3

  集体企业

1

  股份合作企业

-

  联营企业

-

  有限责任公司

7

  股份有限公司

5

  私营企业

232

  其他企业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

外商投资企业

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2个,制造业242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个,分别占0.8%96.8%2.4%。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金属制品业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8%5.2%19.2%(详见表3-2)。

 

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企业法人单位

(个)

合 计

250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非金属矿采选业

2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其他采矿业

-

农副食品加工业

15

食品制造业

7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3

烟草制品业

-

纺织业

1

纺织服装、服饰业

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4

家具制造业

3

造纸和纸制品业

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5

医药制造业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

金属制品业

12

通用设备制造业

70

专用设备制造业

7

汽车制造业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仪器仪表制造业

2

其他制造业

4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8.2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1.4%。负债合计30.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581601.5

303462.5

560406.4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767.2

22.9

593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其他采矿业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25801.2

12490.5

53747.9

食品制造业

1741.2

702.3

2057.6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5920.7

876.6

12427.8

烟草制品业

-

-

-

纺织业

167.9

0

473.3

纺织服装、服饰业

277.1

24.6

431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3729

5104.8

16147.6

家具制造业

5267.4

379

1849.3

造纸和纸制品业

13696.6

12857.4

18254.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551.4

4.4

1063.3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3085

635.5

4778.2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6638.8

46747.6

86559

医药制造业

-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2069.1

19909.6

23555.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5079.6

89393.4

182567.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6592

10639.5

32817.4

金属制品业

6845.5

3247.2

4161.8

通用设备制造业

77868.5

48447.1

61895.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2469.9

6135.8

14035.9

汽车制造业

-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3850

6705.9

1006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399.7

1221.4

1696

仪器仪表制造业

3902.3

5171.2

2987.9

其他制造业

2600.3

680.8

3075.9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2246.5

463.5

532.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35.8

-

59.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5246.1

8139

20954.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9753

23462.5

3623.8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7个,从业人员2324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83.3%下降19.6%。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其中,私营企业占94.1%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占99.95%(详见表3-5)。

 

表3-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17

2324

 内资企业

17

2324

    国有企业

-

-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

-

    股份有限公司

1

1

    私营企业

16

2324

    其他内资企业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29.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3.5%,建筑安装业占11.8%,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5.3%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60.6%,土木工程建筑业占7.1%,建筑安装业占2.1%,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0.3%(详见表3-6)。

 

 

表3-6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7

2324

  房屋建筑业

5

1408

  土木工程建筑业

4

164

  建筑安装业

2

48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6

70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480元,比2013年末增长22.4%。负债合计3854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630元(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元)

负债合计(元)

营业收入(元)

合  计

14480

3854

62630

 房屋建筑业

11073

3170

46635

 土木工程建筑业

1704

422

4684

 建筑安装业

760

154

1869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943

108

9442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四号)

丹棱县统计局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630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394个,从业人员7132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32.4%764.5%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64.2%,零售业占35.8%。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80%,零售业占20%(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394

7132

批发业

253

5704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28

47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163

4657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3

15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2

101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30

230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4

28

 贸易经纪与代理

1

1

 其他批发业

12

201

零售业

141

1428

 综合零售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37

986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5

16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

7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26

64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33

173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5

34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5

14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29

13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外商投资企业占0.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5%,外商投资企业占0.5%(详见表4-2)。

 

 

表4-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394

7132

内资企业

393

7097

 国有企业

2

47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7

126

 股份有限公司

25

340

 私营企业

226

3024

 其他企业

133

356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1

35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7236.4元,比2013年末增长574.9%。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4385.9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850.5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988.6%120%。负债合计32452.4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4298.9元(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147236.4

32452.4

274298.9

批发业

124385.9

29285.5

240821.8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5897.4

783.3

10298.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94509

19800.7

194772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470.3

-

267.8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5254.6

3796.6

12665.5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2154.3

4082.6

15564.7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441.5

139

959.8

 贸易经纪与代理

0.4

4.7

 其他批发业

5658.3

683.2

6288.9

零售业

22850.5

3166.9

33477.2

 综合零售

-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6765.8

1528.9

8653.1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129.8

1.4

133.8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73.6

8.2

739.3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2177

132.5

1297.6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10581.2

1021.9

12535.3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151.6

348.7

1475.3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314.1

10

1819.1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1557.5

115.4

6823.7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5个,从业人员327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14.3%下降2.7%(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15

327

 铁路运输业

-

-

 道路运输业

10

198

 水上运输业

-

-

 航空运输业

-

-

 管道运输业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1

40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2

13

 邮政业

2

7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详见表4-5)。

 

表4-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15

327

内资企业

15

327

   国有企业

-

-

   集体企业

1

53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

-

   股份有限公司

-

-

   私营企业

13

271

   其他企业

1

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842元,比2013年末增长145.1%。负债合计838.3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32.1元(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5842

838.3

5832.1

 铁路运输业

-

-

-

 道路运输业

3558

825.5

2694.2

 水上运输业

-

-

-

 航空运输业

-

-

-

 管道运输业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45.6

278.4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1640.4

12.8

719.1

 邮政业

598

-

2140.4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8个,从业人员164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3.3%22.4%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75%,餐饮业占25%。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93.9%,餐饮业占6.1%(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8

164

住宿业

6

154

  旅游饭店

1

58

  一般旅馆

4

86

   民宿服务

-

-

   露营地服务

-

-

  其他住宿业

1

10

餐饮业

2

10

  正餐服务

2

10

  快餐服务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

  其他餐饮业

-

-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详见表4-8)。

 

 

表4-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8

164

内资企业

8

164

 国有企业

-

-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

-

 股份有限公司

-

-

 私营企业

8

164

 其他企业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13929.4元,比2013年末增长94.1%。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853.5元,2013年末增长93.1%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5.9元。负债合计6897.1元。全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903.6元(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13929.4

6897.1

1903.6

住宿业

13853.5

6867.8

1793.2

  旅游饭店

5187.9

2764.2

626

  一般旅馆

7752.4

3843.7

1068.6

   民宿服务

-

-

-

   露营地服务

-

-

-

  其他住宿业

913.3

259.9

98.6

餐饮业

75.9

29.4

110.4

  正餐服务

75.9

29.4

110.4

  快餐服务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

-

  其他餐饮业

-

-

-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8个,从业人员42人(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8

42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6

4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详见表4-11)。

 

表4-1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

从业人员

()

合 计

8

42

内资企业

8

42

  国有企业

-

-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

-

  股份有限公司

2

19

  私营企业

6

23

  其他企业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78.1元。负债合计19.1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4.4元(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478.1

19.1

494.4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410.9

19.1

437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7.2

-

57.4

   、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9个,比2013年末增长111.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4个,比2013年末增长55.6%物业管理企业5

2018年末,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424人,比2013年末增长101.9%。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30人,物业管理企业94(详见表4-15)。

表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19

424

 房地产开发经营

14

330

 物业管理

5

94

 房地产中介服务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

 其他房地产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150332.3元,比2013年末增长104.1%。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149604.7元,物业管理企业727.6元。负债合计111399.5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997.4元(详见表4-16)。

 

 

 

 

表4-16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150332.3

111399.5

94997.4

 房地产开发经营

149604.7

111050.5

94414.5

 物业管理

727.6

349

582.9

 房地产中介服务

-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

-

 其他房地产业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2个,比2013年末增长376.9%从业人员617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7.7%,商务服务业占82.3%。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10%,商务服务业占90%(详见表4-17)。

 

表4-1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62

617

 租赁业

11

62

 商务服务业

51

55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详见表4-18)。

表4-1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62

617

内资企业

62

617

   国有企业

-

-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12

149

   股份有限公司

7

88

   私营企业

38

289

   其他企业

5

9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17656.7,比2013年末增长3285.1%。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03.7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15553元。负债合计152069.7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72.7元。(详见表4-19)。

 

表4-19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317656.7

152069.7

17172.7

 租赁业

2103.7

905.6

715.1

 商务服务业

315553

151164.1

16457.6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五号)

丹棱县统计局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630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30个,从业人员140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1个,从业人员111人,(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11

111

 研究和试验发展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5

45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6

6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详见表5-2)。

 

表5-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11

111

内资企业

11

111

   国有企业

1

-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1

7

   股份有限公司

-

-

   私营企业

5

46

   其他企业

4

5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64.9元,比2013年末增长96.1%。负债合计437.5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3.1元(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964.9

437.5

823.1

 研究和实验发展

-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379.7

24.4

299.3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585.2

413.2

523.7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18个,从业人员64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5.9%下降83.2%。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3个,从业人员23人,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23.5%9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865.5元。负债合计3037.5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77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606.2元,比2013下降22.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87.8元。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个,比2013年末增长333.3%从业人员117(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13

117

 居民服务业

5

43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4

48

 其他服务业

4

2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均为内资企业(详见表5-5)。

 

表5-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13

117

内资企业

13

117

   国有企业

-

-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4

25

   股份有限公司

-

-

   私营企业

9

92

   其他企业

-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75.8元,比2013年末增长3339.5%。负债合计434.1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9元(详见表5-6)。

 

表5-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1375.8

434.1

869

 居民服务业

91.5

-

268.1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1231.3

432.9

392.4

 其他服务业

53

1.2

208.5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教育法人单位91个,从业人员1824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97.8%86.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46个,从业人员1200人,比2013年末增长22.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0470元。负债合计14545.6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45.2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4056.3元,比2013年增长125.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8541.2元。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卫生社会工作法人单位29个,从业人员1279人,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3.3%增长44.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7个,比2013年末下降26%,从业人员740人,下降5.5%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708元,比2013年增长437.2%。负债合计2733.8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183.7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8524.5元,比2013年增长70.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6649.8元。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90个,从业人员809,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21.4%418.6%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3个,2013年末下降18.8%从业人员47,下降52%

  1. 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268元。负债合计357.8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95.9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854.7元,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77.8元。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8年末,全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348个,比2013年末下降1.1%,从业人员3036人,下降7.5%。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的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1709.9元。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六号)

    丹棱县统计局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630

     

     

    部分新兴产业基本情况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部分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3.2%。其中,新材料产业2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0.0%;生物产业1个,占20.0%高端装备制造业1个,占20.0%;新能源汽车产业1个,占20.0%

    、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18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06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5741.8元,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1.5%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6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

    、文化及相关产业

    2018年末,全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90个,从业人员809人,资产总计30083.1元。

    2018年末,全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8个,从业人员688人,资产总计29084.2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557.3万元。

    2018年末,全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32个,从业人员121人,资产总计998.9全年支出(费用)560.3元。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标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5]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七号)

    丹棱县统计局

    丹棱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630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分区域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县法人单位分布以齐乐镇相对集中为主要特征,齐乐镇拥有法人单位988个,占72.06%。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全县前三位的县区依次是:齐乐镇988个,占72.06%;仁美镇167个,占12.18%;杨场镇101个,占7.37%。(详见表7-1

     

     

     

     

     

表7-1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合  计

1371

-

1481

齐乐镇

988

72.06

1072

72.38

仁美镇

167

12.18

177

11.95

杨场镇

101

7.37

110

7.43

张场镇

85

6.2

90

6.08

顺龙乡

30

2.19

32

2.16

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在全县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县区是:齐乐镇23188人,占75%;杨场镇3616人,占11.8%;仁美镇2430人,占8%。(详见表7-2

 

表7-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

其中:女性

合 计

30517

14156

齐乐镇

23188

10801

仁美镇

2430

1145

杨场镇

3616

1645

张场镇

861

347

顺龙乡

422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