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县紧紧围绕创建首批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全年全县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一、主要指标增速居全市第一
(一)一产发展势头良好,增速居全市第一
2019年,全县第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3.2%,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分别比全省、全市平均增速高0.4和0.2个百分点。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2.93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9.33亿元,林业增加值0.37亿元,畜牧业增加值2.78亿元,渔业增加值0.44亿元。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及构成表
单位:亿元、%
|
2018年 |
2019年 |
|
增加值 |
增速 |
占比 |
增加值 |
增速 |
占比 |
第一产业 |
12.17 |
4.0 |
- |
12.93 |
3.2 |
- |
种植业 |
8.83 |
4.9 |
72.6 |
9.33 |
5.3 |
72.2 |
林业 |
0.35 |
7.2 |
2.9 |
0.37 |
3.9 |
2.9 |
牧业 |
2.56 |
2.0 |
21.0 |
2.78 |
-4.2 |
21.5 |
渔业 |
0.42 |
6.6 |
3.5 |
0.44 |
2.9 |
3.4 |
(二)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居全市第一
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同比增加1797元,增长10.0%,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增速与全省持平,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94元,同比增长9.1%,恩格尔系数34.3%,与去年同期持平。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表
单位:元、%
指 标名 称 |
2019年 |
2018年 |
增加额 |
增速 |
占比 |
贡献率 |
拉动率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
19770 |
17973 |
1797 |
10.0 |
— |
— |
— |
一、工资性收入 |
7989 |
7298 |
691 |
9.5 |
40.4 |
38.5 |
3.8 |
二、经营净收入 |
10349 |
9320 |
1029 |
11.1 |
52.3 |
57.3 |
5.7 |
三、财产净收入 |
601 |
569 |
32 |
5.6 |
3.1 |
1.8 |
0.2 |
四、转移净收入 |
831 |
787 |
44 |
5.6 |
4.2 |
2.5 |
0.2 |
二、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产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36公顷,与去年同期持平。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达5.33万吨,增长1.4%。其中:稻谷4.17万吨,同比增长1.4%;玉米1.03万吨,同比增长1.6%。全年经济作物面积小幅增长,达6539公顷,同比增长0.1%。经济作物产量全面增长,其中油菜籽0.75万吨,同比增长0.2%;蔬菜2.68万吨,同比增长0.7%;茶叶0.32万吨,同比增长5.6%;水果18.56万吨,同比增长7.7%。
(二)林业“绿化美化”成效显著
实施乡村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完成奔康大道6公里乡村道路绿化项目;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丹棱镇红石村、兴隆村,双桥镇梅湾村和杨场镇狮子村的绿化美化;实施河岸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杨场镇金牛河九龙山节点的绿化美化;实施庭院绿化,完成对杨场镇古井村、丹棱镇兴隆村、顺龙乡幸福村的庭院绿化美化;实施生态修复,完成丹棱县梅湾水库水源地生态修复绿化二期项目,建成生态林120亩。
积极推进竹产业发展,将竹林风景融入乡村绿化美化中,打造“竹艺名村”。乡村振兴试点村杨场镇古井村建成雷竹产业基地300亩,绿化道路4公里,建成旅游步道1公里,河岸绿化2公里,庭院绿化美化40户。2019年9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老峨山”被授予“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称号。
(三)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
2019年,生猪出栏12.42万头,下降33.4%,生猪存栏7.07万头,下降43.7%;肉牛出栏499头,增长6.6%;肉羊出栏1.88万只,增长3.1%;家禽出栏214万只,增长20.2%,禽蛋7073吨,增长11.4%;肉类总产量1.28万吨,下降22.6%。
(四)渔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渔业生产持续推广水产健康生态技术,以名优品质为主,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模式,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全县渔业秩序良好,渔业经济运行平稳,水产品产量和产值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5205吨,其中鱼种投放量1150吨,养殖水面10880亩,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的55%。
三、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革命”。新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2776个,入户生活分类垃圾桶23140套,提升建成垃圾分类亭200余个,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均达100%。“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新机制被评为2018中国乡村振兴十大先锋榜样。全面实施农村“污水革命”。通过农村连片治理等项目,在农户聚居点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居民点建设一体化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池、三格式化粪池的模式。目前,全县有66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占比达89.1%,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革试点县。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推广改造水冲式厕所,制定厕所改造“五有五无”标准,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性和积极性开展厕污共治。目前,全县已有卫生厕所3307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4%,其中,13个重点村通过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卫生厕所覆盖率均达100%。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受非洲猪瘟影响,全年全县生猪存出栏大幅下降,导致畜牧业增加值下降4.2%,成为影响第一产业增长主要不利因素。2019年全县生猪存栏同比下降43.7%,生猪的存栏不足将对20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构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第一产业增速。建议2020年要加快推进大型养殖场“德康”“巨星”等种猪场及代养场建设,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养殖户发展现代化养殖。通过舆论宣传、技术培训,生猪生产跟踪监测和趋势研判,重树养殖户信心,引导鼓励补栏增养,尽快恢复生猪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