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积极施策确保经济健康发展。为及时研判分析“新冠”对全县经济的影响,我局对“四上企业”,特别是受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娱乐服务业等行业,近期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全年经济形势的初步预判
从中央、省、市、县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以及各行业发展趋势初步预判,尽管疫情导致目前许多行业停产停业,但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第一季度,在疫情有效稳控后,预计从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将逐步回升,甚至会出现较大的消费触底反弹效应,因此,全县全年经济将呈现短期受挫、长期向好的特点。
二、疫情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对农业的影响。一是种植业:近年来,晚熟柑桔是我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往年惯例,目前正处于“春见”销售旺季,受疫情影响,外地采购商暂时无法进入我县进行采购,本地种植户也无法运出销售,网络销售只有少数快递公司开门营业,且水果运输量大幅下降。目前,我县冻库中存有“爱媛”约320吨,“春见”约6200吨,由于均是春节前采摘,存放时间过长会造成水份流失,品质下降,影响销售。农户种植采取留树保鲜的“春见”,最晚可延期到四月中旬采摘,如果到时疫情防控解除,对销售影响不是很大。另外今年一季度水果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较大,预计增量1000吨左右。二是畜牧业: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受到一定限制,仔猪、仔鸡及饲料购买困难,生猪、家禽增栏、补栏主要依靠自繁自养,中大型生猪、家禽养殖户补栏时间推后。受当前禁止市场活禽交易、禁止市场活禽宰杀“两禁”影响,家禽销售困难。预计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家禽存、出栏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三是林业、渔业:林业、渔业生产总体平稳,预计产值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
(二)对工业的影响。一是复工时间有所延迟。县经信局印发了《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切实做好复工复产准备工作,建议企业适当推迟复工复产,严格复工复产的条件,具备复工条件的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复工复产。目前,全县42家规上工业企业均未复工,预计2月9日以后陆续复工。二是部分企业暂时不能正常生产。部分企业受工人不能及时返岗、原材料供给不足、新的订单无法签约等多种因素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
(三)对社消零的影响。目前正值春节消费市场的旺季,但受疫情影响,除生活必需品的零售店外,绝大部分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实体店关停,对网上零售业冲击也较大。目前,全县12家限上商贸企业中仅有4家(圣丹药堂、丹橙果业、城关粮站、悦果农业)已复工,其余企业复工时间视疫情而定。绝大部分企业2020年1月至今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大幅下降趋势,限上单位增速预计下降约30%,水果销售尤为突出,预计下降约50%。
(四)对营利性服务业的影响。全县2家营利性服务业,其中大雅家园劳务公司已经复工,目前营业收入未受影响,据公司了解,部分劳务派遣员工复工意愿不是很强烈,不排除后期的“用工荒”。音乐派KTV作为娱乐业在今年春节黄金周未营业,2020年1月至今的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50%。
(五)对两项收入的影响。一是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我县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桔橙类水果种植销售,受疫情影响,正值销售旺季的“春见”暂时滞销,对“不知火”的销售有多大影响,以及疫情过后售价情况,暂时无法预计。二是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由于二产和三产企业、个体户复工时间推迟,对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影响较大。
(六)对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影响。由于该行业多为外地工人,从目前疫情防控情况来看,工人难以正常到岗,开工时间会延后。预计第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商品房销售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根据县委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全县上下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锁定目标,全力攻坚,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加强企业服务,引导消费升级。一是做好企业复工的宣传动员工作,为企业复工解决实际困难,最大限度提供防疫物资等帮助,确保达到防疫条件的企业早复工早投产。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减免、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帮助企业稳住资金链条、渡过难关。三是把握时机,做好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物流企业和网上交易平台的自我革新,完善服务体系,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消费体验。四是充分利用丹橙果业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招引外地客商来丹采购,同时做好采摘、装运等农民工的宣传、防疫工作,将全县桔橙产业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助民增收取得实效。
(三)做好数据监测,提供决策服务。疫情防控期间,我局除抓好防疫工作外,还要充分发挥统计部门自身优势,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坚持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自觉当好全县的“数据库”,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