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9月,我县门诊人次39.83万人次(不含诊所和村卫生站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19225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0.72%、12.84%。其中,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次12.33万人次,住院人次7408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6.12%、16.79%;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量同比平均增长11.33%。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较2014年同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县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水平,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全市仅洪雅丹棱两县增长),超额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增幅3%的省定目标。为促进基层诊疗量稳步增长,我县围绕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大人才资源引进培养、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服务能力水平等为抓手,积极采取措施,攻坚克难,确保实现基层诊疗量达到90%以上的目标。
一、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由县医改办牵头,制定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程序的通知》(丹棱卫发〔2014〕110号)和《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分级诊疗服务主体宣传方案的通知》(丹棱卫发〔2014〕111号),落实相关任务和要求。全县各医疗机构充分利用院内宣传平台,介绍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情况。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了统一的、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在导诊台、出院结算处等部门,设置了专门的“分级诊疗”政策解读窗口,通过导诊人员,巡诊人员等向患者解答疑惑,让患者充分知晓。县农合办在2015年度新农合参合费收缴期间,以户为单位与参合居民签订了分级诊疗告知书达5.5万余份,发放分级诊疗宣传资料10030份,使分级诊疗政策知晓率达到100%,推动了基层首诊制度的较好落实。
二、探索落实医疗联合体的组建工作 2014年年底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丹棱县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丹棱府办发〔2014〕42号),为组建医疗联合体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2014年9月,我县启动了丹棱县妇幼保健院托管张场镇中心卫生院试点工作,实行了统一招聘、统一制定绩效工资考评方案、统一制定进修培训计划、统一安排工作岗位。启动前2014年1-8月张场镇中心卫生院总诊疗人次为8775人次;托管启动后的2015年1月- 8月总诊疗人次为11904人次,同比增长35.66%。今年年底前我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和县人民医院、县保健院、丹棱中医医院组建医联体。
三、加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力度2015年,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下派人员8人次,下派人员诊疗服务量增长16%,培训基层人员196人次,县级医院接收基层进修人员8人。强化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我县公立医院工作,县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分别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由两家上级医院定期派人到丹棱来指导、坐诊和带教,使两家医院快速提升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才能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严格落实医保、新农合的差别化报销政策加大对医保、新农合的差别化报销政策的宣传,在2015年新农合筹资过程中与每户参合农民签订分级诊疗告知书,充分利用医保、新农合的差别化报销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引导患者合理选择相应层级医院就医,以推进基层首诊制度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确保县域内就诊率。
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2014年我县出台了《振兴丹棱卫生事业的意见》,提出了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措施和目标,今年全系统通过考核招聘方式招聘了专业技术人员18人并全部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对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起到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指标和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使基层医疗机构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保障了县域内的就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