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重大威胁之一,大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包含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的脑组织;二是血管系统,血管堵塞会引发脑梗死,而血管破裂则导致脑出血。其中,脑卒中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因其发病急促、病情变化快,被中医形象地称为“中风”。近年来,其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脑卒中并非“老年病”,年轻人同样应重视并积极预防。
二、哪些症状高度提示发生了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迅速,先兆症状包括面部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一侧上肢无力、短暂眩晕、剧烈头痛、步态不稳等。
关于脑卒中的4个基本认识:
1.脑卒中的病情很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2.脑卒中发病急骤。
3.脑卒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脑卒中的发病逐渐年轻化。
三、早期发现脑卒中,如何救治?
关于脑卒中的救治,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溶栓,以恢复血管通畅。但溶栓治疗需在发病后4、5小时内完成,如果超过此时间段,溶栓可能导致脑出血。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早一分钟救治,就可能挽救生命、降低致残风险。因此,一旦出现症状,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
四、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以家中水管为例,水管不会突然堵塞,而是逐渐生锈,直至堵塞。这一过程是可逆的,通过日常养护可保持水管畅通。血管亦是如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可保持血管通畅,降低脑卒中风险。
1.生活要有规律,早晨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不要熬夜。
2.合理进餐,多吃蔬菜、水果,肉类适量吃,动物内脏要少吃,尽量避免高盐饮食。
3.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要保持情绪稳定。
5.有些人本身已存在基础疾病,这时要积极治疗,将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