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卫健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科普知识宣传——呼吸道传染病中麻疹的临床护理与呼吸道传染病安全管理
来源:丹棱县卫生健康局 发表时间:2024-08-09 16:46 【字号:  

呼吸道传染疾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多个病种,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潜伏周期短、传染能力强、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与爆发。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风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水痘、百日咳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中麻疹的临床护理

(一)典型麻疹临床特征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

2.前驱期(出疹前期),可有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

3.出疹期,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延伸至全身。

4.恢复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二)麻疹的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

2.患者应卧床休息。

3.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观察皮疹的变化;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

5.对症护理

①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

②皮肤黏膜的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一次(禁用肥皂水),剪短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③口、眼、鼻的护理:用0.9%NS或2%硼酸溶液洗漱,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强光刺激,常用0.9%NS清洗双眼,滴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及时清除鼻痂,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安全管理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传染病共39种,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新冠肺炎(目前按甲类进行管理)、麻疹,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乙脑、流脑等;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水痘。

呼吸道传染病的安全管理包括:信息报告、区域管理、患者的安置、病区的清洁与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等。

传染病报告流程。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报告时限:于2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报告时限: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名称、发生地点、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发生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等。

区域管理。急诊室应设置隔离单间,宜按要求配置负压房间。预检分诊设置在急诊门口,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如口罩、手消毒液、体温枪、一次性手套。诊室应设置等候区,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1米。

患者的安置。按照“以患者为隔离单位、以病种为隔离单位”原则。注意凡未确诊,发生混合感染,或有强烈传染性及危重病人应住单间隔离,疑似和确诊病人不能安排在同一房间内。

病区的清洁与消毒。隔离单间或负压房间应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相关标准执行;加强人员密集区域环境及物品消毒;做好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生活垃圾、排泄物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被褥、织物等应规范使用双层橘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注明感染类型后进行消毒处理。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如确需使用空调,应采用单机空调并开窗通风。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凝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按照除菌洗手六步法正确洗手;合理使用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注意合理遮掩;合理接种疫苗等。

文章来源:齐乐镇卫生院 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