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人民政府和眉山市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组建眉山市人民医院和丹棱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第一次合作周期为3年,已取得明显成效。
就医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网上预约挂号、支付缴费、报告查询等便民服务。二是门诊诊室、药房排队叫号显示系统全面升级,优化了就诊和取药流程,缩短了就诊和取药时间,安装了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三是实现了全国跨省异地住院结算、全省跨市住院门诊结算。四是接入眉山市卫健委“眉山医健通”智慧医疗平台,实现“一码”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自助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后,认为实施医联体后,就医环境比以前提升32%。
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是加强学科建设。2018年以来,在丹棱成功举办市级学术会议3次,派市级专家来院开展院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10余次。成功举行“2018年眉山市呼吸病学专题讲座会”和“2018年运动医学专题讲座”、“呼吸系统影像诊断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肺血管、肺结节疾病诊治培训”、“中医微创针刀技术治疗腱鞘炎和网球肘专病讲座”5次眉山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为丹棱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学术共享平台。将临床、医技科室划分重点学科、发展学科类别,实行不同管理模式。在市医院大力支持下,2018年县医院骨科创建成为市级重点学科,2019年呼吸内科完成了县级医院省级重点专科验收,两个专科在县级医疗机构中达到领先水平。二是共享技术。由多科专家组成医疗团队,联合举办大型义诊、巡诊活动,让丹棱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专家医疗服务。分别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专家团队进行了疾病诊断治疗培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三是对口帮扶。优选三名业务优秀、政治素质高的管理人员担任丹棱县人民医院院长、副院长及财务总监。下派常驻人员22人,常设专家门诊11人,涉及丹棱医院紧缺的妇产、康复、呼吸、心内、内分泌,普外科,泌尿外科等专科,每月下沉约40人次,开展常态化坐诊、会诊、查房和手术,填补了妇科腔镜手术、五官科内镜手术等多项技术空白,与华西医院和市医院实现双向转诊、远程影像会诊,带动我院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四是选派进修。遴选普外、泌尿、妇产科、心内科等专业与市医院建立了对接帮扶关系,截止目前,有30多人次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医师到市人民医院对口科室进行了进修学习、短期培训。五是招引人才。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19人,引进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5人,数量和质量均超过医联体成立之前。
医患关系明显改善。针对之前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好、患者满意度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一是制定了《劳动纪律督查方案》、《早交班制度》等4项制度,严格执行逗硬。二是建立《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制度,开展中干述职测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一批年青的中层干部,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三是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科室和示范岗活动,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等,促进服务质量大提升。四是修订完成医疗分册、护理分册、院感分册、行政后勤分册相关制度,提高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五是高标准完成体检中心建设,从“治已病”转向“谋健康”。六是加强医风医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好坏与工资绩效挂钩。六是设立客服部,提供导医导诊、健康咨询等服务项目。医院投诉明显下降,3年来平均降低11%。
运营指标明显好转。2017年(组建医联体前),业务收入7500万,2018年收入达到8400万,2019年医院总收入11437.29万元,比2017年增长近4000万元,增长53%,第1次实现了结余70.9万元。门诊诊疗人次212136人次,比2017年增长近5万人,增长34%,住院病人10604人次,比2017年增长近2000人次,增长25%,手术台次2454台次,比2017年增长近600台次,增长35%。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严重,业务收入也达到9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