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网格化监测全面推行。建立村(社区)组全覆盖的“网格化+信息化”监测网格,在全县组建基层网格48个,按照每名网格员包保管理200—400户农户的标准,遴选网格员320人,定人定岗、定职定责,建立网格化管理台账,对现有农村人口开展跟踪走访,常态预警监测。按照监测对象识别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县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细则,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对新发现的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纳入,对已化解风险的对象,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实现进退有序,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二是动态化管理全面实行。出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群体”,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走访及问题线索征集相结合,县级暗访督导、乡村组落实网格化管理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每年开展2次以上拉网式大排查,乡村振兴、医保、住建、民政、公安等部门每月开展数据比对筛查,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进行监测对象动态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并落实帮扶。
全县新识别出监测对象95户284人(脱贫不稳定户24户72人,边缘易致贫户35户9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6户114人),其中2022年新增监测户26户83人,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并持续进行监测帮扶。
三是精准化施策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全县所有县级部门分片联系乡镇、村(社区),落实帮扶干部结对2586户已脱贫户,全县脱贫户2021年人均纯收入12455元,2022年14344元,收入增速15.2%。5个乡镇推选熟悉热爱“三农”工作,有担当、敢作为的年轻后备干部定期走访联系95户监测户,并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和家庭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施策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小额信贷、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生活条件改善等精准帮扶措施185条。全县未发生一例返贫致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