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农业农村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上好科普课 当好“护鳍手”
来源:丹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2-10-27 14:08 【字号:  

“各位老乡,特别是洪雅的朋友们,你们平常很容易接触到雅鱼,雅鱼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口裂腹鱼,一种是齐口裂腹鱼,前者的野生种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家在吃垂钓的野生雅鱼之前一定要瞪大眼睛,以防误食珍稀鱼种。下面我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两种鱼的区别……”近日,眉山小伙伍宇翼在某平台直播的公益科普讲堂吸引了3000多名网友观看。大家纷纷留言,“小伍的课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还能学到很多实用小知识,点赞!”

今年31岁的伍宇翼是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的动物学硕士研究生,主攻动物分类方向,在读书期间就跟随导师参与了《四川鱼类原色图志》的标本采集测量、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相关工作,其中收录了他发现的两种鱼类新种。2017年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考入畜牧部门从事专业研究,现为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员,在业余时间,他在视频平台开设公益科普讲堂,向大家科普鱼类知识。

收集鱼类标本 助力鱼类保护

去年初,国家发布十年禁渔令,伍宇翼感觉到自己有用武之地了。“十年禁渔期间对非法捕鱼、电鱼、钓鱼等行为需要执法队伍打击,更重要的是如何检验禁渔的效果?”经过思考,伍宇翼决定通过采集鱼类标本的方式佐证禁渔对生态修复的巨大益处。

“丹棱的思蒙河、金牛河、安溪河是我经常跑的地方,东坡区、彭山区、洪雅县我也专门去过,只要有空闲时间我都往河边走,因为我的标本重要来源就是垂钓者的渔获。”趁着午休时间,伍宇翼来到思蒙河丹棱齐乐镇段,当得知他是农业农村局专业人员,河边垂钓者十分乐意分享渔获。让人意外的是,此行收集到的一枚标本是外来入侵鱼类——原产自东南亚的云斑尖塘鳢,伍宇翼对这一现象感到担忧,也在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消除外来物种对区域生态的不良影响。

得到标本制作物后,伍宇翼立即赶回办公室,将这条云斑尖塘鳢洗净,装进5%福尔马林溶液中制成标本。在他的陈列柜中,这样的标本瓶已经有108个,总共有58个鱼类品种,其中70%为丹棱本地常见鱼类,也有胭脂鱼、泉水鱼等珍稀鱼种。

“十年禁渔才进入第二个年头,但是我在收集标本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鱼类种群在稳定增长,每个种群的数量在快速增多,从侧面也佐证了禁渔的巨大效果!”伍宇翼表示,收集鱼类标本的过程也是对鱼类资源摸底调查的过程,能第一时间掌握最精准的渔业资源情况,对相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实施相关政策起到参谋作用。

开设科普讲堂 擦亮群众双眼

“为了让我的视频更生动直观,我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向观众展示鱼类,告诉他们哪些是已经灭绝的、哪些是需要保护的、哪些是地方特有的。”在伍宇翼办公桌上堆着厚厚一叠油纸画,上面是栩栩如生的中华鲟、白鲟等28种珍稀鱼类,这是他在社交平台的讲解道具,为的是能让观众一目了然认识鱼类。2021年3月,伍宇翼在视频平台开设公益科普讲堂,截至目前,他一共制作视频130余个,播放量50余万次,用实际行动给家乡的鱼类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可喜的变化是,在政府部门强力推动以及伍宇翼这样的科普爱好者助力下,群众对珍稀鱼类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有了质的提升。2021年,丹棱县发生非法捕捞案件仅3起,2022年至今未发生一起。“有一个小事能生动证明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普遍得到提升:去年省上的专家到丹棱调研鱼类资源分布情况,需要下网捕捞一些鱼类作为标本,这边专家刚刚下网,另一边我们的举报电话就响起来了,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改变。”伍宇翼说。

“标本收集和科普课堂都是越往后越难做。丹棱鱼类一共十六科67种,第一年我就收集到11科40种,剩余的稀少鱼种能否收集到需要一点运气,更需要坚持。科普课堂也一样,前期讲的东西多,观众有兴趣,但越到后面越考验我的制作水平和讲解能力,往往需要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故事,才能吸引观众。”伍宇翼认为做一件事就要有头有尾,特别是科学研究更需要抛弃杂念、坚持到底,当前自己的小目标就是把眉山境内的鱼种标本收集齐全,做一名合格的“护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