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
(一)以水调温,防范高温热害。灌浆期的一季中稻,采取田间灌8—10厘米深水或中午前后采用清水喷洒或叶面喷施磷钾肥的办法降低穗层温度,要确保田间湿润,切忌稻田断水过早。
(二)科学施肥,促进恢复生长。对于抽穗齐穗期的一季中稻田块,高温过后叶面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的过磷酸钙溶液,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三)加强监测,防控病虫危害。重点注意细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的防治。选择对路药剂进行及时防治,施药时要用够水量,避免高温下施药造成药害。无人机作业时必须避开高温时段。
二、夏玉米
(一)及时灌溉,抗旱保苗。灌溉方式以浇灌、喷灌、滴灌、垄灌为主,灌溉时间以早晚和夜间为主,切忌大水漫灌和淹水,灌水后应保持无积水、土壤通气良好,防止高温渍害。
(二)化学调控,延缓衰老。增施芸苔素、甜菜碱、6-BA等外源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抗逆性。早晚温度较低时喷施50mg/L的甜菜碱、0.01%芸苔素或10mmol/L氯化钙溶液、0.1%磷酸二氢钾、0.1-0.2%尿素等外源调节物质或叶面肥。
(三)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处于开花期的,可在早晨9点前采用人工拉绳、竹竿赶粉等方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大面积地块可采用无人机超低空飞行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等叶面肥或芸苔素等外源调节剂或喷施杀虫剂的同时扰动促进散粉,减少高温干旱对结实率的影响。
(四)提早收获,改种秋粮。对产量影响较大或绝收的田块可转为青贮饲料提早收获,利用目前晴好天气尽早进行土地耕整,为改种做好准备,种植秋马铃薯、秋大豆等作物。
三、夏大豆
(一)灌水增湿降温。充分利用可用水源,通过喷灌、漫灌等形式浇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洒水车或滴灌装置将水直接喷洒在叶片上。
(二)喷施抗旱剂与叶面肥促弱转壮。在大豆开花结英的关键时期,选择阴天或晴热天早晚,选择抗旱剂(如0.1%S诱抗素)与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含钾、锌、铜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水溶肥,均匀喷施于植株及叶片,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无人机进行全田喷施。
(三)统一防治病虫害。同时喷施杀菌剂与杀虫剂防治大豆蚜虫、豆荚螟、跳甲类、夜蛾类等病虫。
(四)雨后及时补种秋大豆。在雨后对夏大豆遭受干早严重造成绝收的地块(植林死亡率60%以上)、及时补种中早熟夏大豆品种,亩植10000—12000株,不施或少施氮肥,亩施过磷酸钙40公斤,氯化钾6公斤。
四、甘薯
(一)及时补水。一是灌水。灌水以垄沟为宜,避免直接向垄面灌水,灌水高度以垄高的1/3为宜。二是浇水。浇水直接喷施垄面,以充分湿润为宜,时间应选择清晨或傍晚地温下降后。
(二)覆盖保水。采用玉米秸秆等覆盖物对甘薯垄面进行覆盖,降低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干旱影响。
(三)科学施肥。补充叶面肥,主要以钾肥为主,用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施肥时间宜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避免高温烧叶。
(四)防治虫害。干旱后田间虫情会加重,要注意防治叶甲成虫、麦蛾、天蛾等害虫。
(五)适时收获。3到4月栽插的早栽甘薯已有一定产量,可根据市场需要逐步组织收获。
五、马铃薯
(一)抓好抢收。防止高温烂薯及雨季来临后延迟收获并严重烂薯。
(二)灌溉抗旱。有灌溉条件的,积极进行人工灌溉抗旱,保证块茎膨大。没有灌溉条件的,可及时喷施抗旱剂,保证植株存活,等待降雨后恢复生长,保证产量。
(三)做好补种。受旱严重的地方,要做好补种秋粮、秋菜等粮经作物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