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品种,去年我试种一百多窝,获得成功之后,我听取了县里农业专家的建议,采取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的办法,今年算得上是丰收在望了。”8月12日,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村民陈瑞亮望着田里金灿灿的稻穗满心欢喜,他家两块面积约0.5亩的梯形田里种植了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从云南引种的一个优质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经过去年的试种和今年的示范种植,再过几天即将迎来丰收。
“新品种的引进一定要本着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的原则积极稳妥进行,在别的地方表现好,引回来之后还不一定,因为要受当地的温度、光照、土壤及农民生产管理水平的影响,一定要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才算是成功的。”当天虽然是38度的高温天气,但84岁的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离退休党支部党员志愿者陈学奇仍然坚持和局里的一群年轻志愿者以及农技人员一起来到幸福村共同参与和见证优质粳稻新品种的科学测产。
“虽然退休很多年了,但作为一名老农技人,我对丹棱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热情没有变。”陈学奇说。
测行窝距,算亩窝数,查上林穗,数结实数......当天上午,陈学奇和几名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一起下到陈瑞亮的田里,对新品种优质粳稻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产。经过科学测算,该水稻亩产量可以达到421公斤,作为示范种植,引种获得成功。
“陈瑞亮今年种植的时候秧苗的密度还不算最优化,通过改良提升之后,应该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敬宗同陈学奇一样,都是对农业农村工作有着深厚情怀的老农技人,云粳37号就是他牵头引进并参与技术指导的新尝试。前期分别在不同海拔的坝、丘、山区种植,结果表明,在丹棱境内以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效果反应良好。
“农业新品种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爱媛、春见、不知火等特色水果火遍全国,尝到甜头后的丹棱农民对新品种的渴求与日俱增,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刘敬宗说之所以选择在幸福村试验示范,一是因为这里海拔高,生态环境好,水土资源没有污染,二是这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据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人员取样到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每千克大米中含硒量达到0.0418毫克,已经达到国标富硒标准。硒是众所周知的防癌抗癌物质,是让人年轻的元素,把一个好吃的水稻种植在富硒的土壤上,成为功能性大米,其经济价值就大大增加。
“今年我只种了几分田,早就被朋友高价订完了!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周围的许多农户都要种这个新品种了,这个米除了口感好吃而外,最大的优点是生育期短,很适合我们这儿种植。”看到当天农技人员的实测结果,更加坚定了陈瑞亮明年扩大种植面积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云粳37号是粳型常规水稻,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今年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幸福村示范种植成功也为丹棱高海拔地区扩大优质水稻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通过进一步的科学考察后,再稳步扩大种植。
“去年试验,今年示范,明年就可以大面积推广,推广之前我们还要进行更为严格的科学考察,一定要做有用的科研,做可落地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经济增收,真正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