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是一个典型的西部丘陵农业县,是全省丘陵县(市、区)中人口最少的县,16.8万人口有11万在农村。近年来,丹棱充分发挥“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的比较优势,坚持供给侧、需求侧“两侧”发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四化”引路,全域推进以“不知火”为主的桔橙产业发展,成功走出“种出好果子、形成好产业、创出好名气、实现好收入”的特色发展路子,成为助农增收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16年全县果农人均收入228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68元,综合排位位列全省高收入组20位。近几年来,丹棱先后2次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1次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先后在全省农村综合改革会、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会上交流工作经验。
一、“标准化”种出好果子
地处北纬30°的丹棱,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桔橙种植,拥有30多年的栽种经验,但传统桔橙品种杂、质量差、价格低。一是科学选育,解决“品种”的问题。针对“传统脐橙同质化严重,农户盲目跟风,产能严重过剩”等实际问题,提出“不与两湖抢早、不与赣南争中”的思路,在“专题调研、专家论证、选育试点”的基础上,大胆调整桔橙品种,引导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桔橙,让“不知火”逐步进入农户田野、获得农户认可。二是高端合作,解决“技术”的问题。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作,成功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不知火”新品种,在全国率先制定首套绿色食品—“丹棱不知火”《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每年坚持开展“不知火”标准化种植技术大轮训,连续4年举办种植技术“大比武”,评选“果王”和“王中王”,普及先进种植技术,培养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三是精心栽培,解决“品质”的问题。发挥本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谭厚根专家团队的作用,研究出丹棱“不知火”集成种植技术,总结出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有机循环、留树保鲜等一整套技术,将传统采摘期从11月份延长到第二年的3月份,填补了3—4月新鲜水果上市空白,变水果销售“淡季”为丹棱“不知火”“旺季”。配套发展冷藏保鲜技术,拉长销售期,实现“反季节”销售,解决“集中上市就烂市”的问题。严格“亩投入”标准,实现每株产量、品质、口感“三个一样”。目前,经国家专业机构检测,丹棱“不知火”的农残、重金属等197项指标全部合格,果汁糖度平均在13%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达20%,远高于美国、巴西等国外名牌桔橙,被消费者誉为“北纬30°的味觉奇迹”、水果中的“软黄金”,成为桔橙中的“奢侈品”。2016年“人气果王”赵泽如,亩投入2万元,亩销售收入6万元,4.3亩果园净收入达17.2万元。
二、“规模化”形成好产业
丹棱地区以浅丘、山地为主,土块细碎、地形各异,加之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很强,土地流转意愿不高,桔橙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一是政策激励,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出台《家庭农场鼓励扶持办法》和《鼓励发展“不知火”系列政策》,成立眉山市第一户家庭农场,投入4000多万元引导发展桔橙专合组织35个、家庭农场56家、农业企业32家、专业大户2846户。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地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冷链、包装、物流、协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二是能人带动,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建立“不知火”种植“人才库”,以传统种植大户、种养能手和有资金、有能力、有文化的回乡创业人士为重点,分期分批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全县2300余名果农获得“不知火”种植“绿色证书”,发展职业果农8万余人,占农村人口的73%。回乡创业青年李平,集中流转土地503亩种植“不知火”,年收入达1500余万元,成为现代家庭农场的典范,“一颗果子”吸引全县回乡创业1037人。三是连片成园,解决“怎么种”的问题。依托“不知火”种植集中区,采取“农户自种、工商资本下乡、能人回乡创业”相结合的办法,连块为片,连片成园,发展标准化母本园1000亩、核心产业区4万亩,在没有引进大企业的情况下,带动形成了面积超10万亩、产值超10亿元“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的“双十园区”。目前,全县“不知火”种植面积达16万亩,获得“全国最大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县”称号。
三、“品牌化”创出好名气
丹棱“不知火”桔橙品牌建设起步晚,群众品牌意识不强,在实际销售中存在“早采早卖、以次充好”等现象,严重损害品牌形象。一是争创品牌,解决“帽子”的问题。对标国家级品牌争创标准,积极进行地域品牌包装,邀请各类专家考察、论证、建议,努力对接争取支持,成功注册“大雅牌”“不知火”商标,“丹棱桔橙”获得农业部地标产品认证,“不知火”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丹棱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授予“中国桔橙之乡”称号,丹棱“不知火”创造了种植环境最宜、标准化水平最高、基地规模最大、生产周期最长、综合品质最优、消费者反响最好的“六宗最”奇迹。二是提升品牌,解决“价值”的问题。巧借东坡文化力量,实施“东坡味道·丹棱特产”战略,将大雅文化融入“不知火”品牌建设,统一授予达标证书,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宣传口径。在此基础上,携手国家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举办“中国柑橘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全国柑橘领域顶尖专家、知名学者和柑橘主产区代表参加,搭建了全国桔橙产业交流平台,将丹棱“不知火”品牌推向全国领先地位。三是宣扬品牌,解决“名气”的问题。依托“川货全国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连续4年赴成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深圳等地举办丹棱“不知火”品牌推介会,“书记、县长进城吆喝卖水果”,连续4届举办县内“不知火”桔橙节,邀请国内外大型水果经销商来丹考察签约。丹棱“不知火”火遍全国、走出国门,成功敲开30多个省、市、自治区消费市场大门,成为眉山走向全国的“东坡味道”特色产品,并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四、“市场化”实现好收入
有了好果子、好产业,但长期以来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定价话语权,没有卖出好价钱,农民并没有实现好收入,经济效益不明显。一是抱团应对市场,解决“市场竞争”的问题。采取“种植户+合作社+企业”办法,将所有桔橙种植户纳入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完善合作社章程,对种植户实行价格指导制度,杜绝分散经营、单兵作战现象。以合作社为主体,打通“农超对接”销售渠道,与沃尔玛、家乐福、京东自营、苏宁自营等线上、线下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实行“订单生产、标准供货”,建立农户销售合同备案制度,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2016年,丹棱县生态源专合社“不知火”销售额实现1.8亿元,35个专合社平均销售额均在3000万元以上。二是电商对接市场,解决“产销对路”的问题。运用“互联网+”方式,出台《丹棱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整合资金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每年配套15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培育桔橙电商企业30余家,并与苏宁易购成功合作,网上开设“丹棱特色馆”,引导发展水果网店200余家,实现“原产地直供”“现摘果现发货”,解决就业人员近千人,网络年销售额突破亿元。“骄傲的小鸟”电商在短短的3个月内“不知火”网上销售突破2000万元。三是政府监管市场,解决“市场无序”的问题。建立“不知火”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采取“一个批次、一次检测、一个达标证书”办法,严格落实视频监控、采摘许可、技术检测等管控措施,确保“不知火”从“树上到舌尖”可监控、可追溯、有保障。加强品牌保护力度,规范“不知火”地理保护标志使用,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他种产品冒充“不知火”、以外地产品冒充本地产品等行为。
2010年至今,丹棱“不知火”售价由1元/斤增长到7—9元/斤,单个售价最高达65元,实现了由卖难到买难、由论斤到论个、由集市到超市、由线下到网上“四大转变”和面积、价格、收入“三个翻番”。2016年,丹棱“不知火”产值14.85亿元。小桔橙做出大品牌,有几点启示。
一政府是“主导”,发挥好“引领”作用。树立“农业大有可为”的思想认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农户的关系,因地制宜,选好产业、找准突破、搭建平台、塑造品牌、撬动发展。以“不知火”桔橙产业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域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农旅结合、产村相融、一三互动”。
二群众是“主体”,发挥好“活力”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群众期盼,尊重群众意愿,因势利导、强化培训,重点发挥好“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能人的作用,培育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四大经营主体,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激发活力。
三科技是“主力”,发挥好“支撑”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重视现代科技的作用,更注重发挥好传统技术,坚持品种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特别是依靠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科技研发创新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改良,加强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市场是“主宰”,发挥好“决定”作用。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需求侧“两侧”发力,顺应市场变化,强化市场营销,注重对接超市,应用“互联网+”,采取直销、网销等方式,抢占线下线上“两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