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学“管路”。定期开展路面状况、桥梁安全检测评定,建立公路路况和桥梁安全数据库,科学制定护养计划,开展隐患消除整治行动,整合“天网”雪亮工程”视频资源,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平交路口、隐患路段等重要节点。目前,累计整治次差路120公里,危桥10座。
二是多元“养路”。创新养护服务供给机制,推行“市场化养护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承包+公益性岗位”模式,由村集体公司承担农村公路养护,聘请本地无技术能力农户进行作业。目前,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12个,年平均增收3-5万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0个。
三是全民“爱路”。推行“道路长+民警”联合巡查模式,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和文明行为劝导,创新“道德超市”信用积分制,将村民爱路护路和涉路违法等行为纳入积分制管理,营造全民爱路、人人参与良好氛围。目前,群众签订轻微违法整改承诺书125份,乡镇移送严重违法线索实施行政处罚1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