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老旧小区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幸福指数,丹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由县住建局牵头实施,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一、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情况
我县对城区内2000年以前修建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共122个,3489户,约10463人。改造内容为:地下雨污管网分流、小区道路黑化、绿化提升、配套健身器材、划定停车位、安装智慧平安小区系统、建文化宣传栏、整治弱电管线和建筑风貌等。
2020年改造85个小区,涉及2487户,约7464人。2021年计划对城区内37个老旧小区及周边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完成10个。从2020年实施改造以来,我县共投资约1.1亿元对122个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二、老旧小区改造思路
我县在全面实地调研摸清小区情况,深入走访了解住户意愿的基础上,就着力解决“老破小”问题,提出了“拆墙并院”、“修旧如旧”的改造思路。
(一)“拆墙并院”解决“小”的问题,让1+1大于2。我县老旧小区,多数是一些单位和破产企业的住宿和办公区,面积大小不一,大多相邻又有阻隔,通过“拆墙并院”的方式,让住户共享环境、基础设施,共享管理等公共资源,节约管理成本、投资成本。
(二)提升设施,解决“破”的问题,让生活品质再提升。老旧小区多数无人管理,公共绿地变私人菜园、通讯管线私拉乱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老旧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管网、雨污管道、空中管线、道路、公共绿地等进行改造,使小区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进一步满足住户生活休闲需求。
(三)“修旧如旧”留住“老”的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了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我县老旧小区改造注重保留历史痕迹、传统印记,重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大雅文化,打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
三、老旧小区改造具体做法
(一)组建三支队伍,压实工作责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联系+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三级管理协调机制,全面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二是建立宣传小组。成立以部门、社区、居民代表为主的老旧小区改造宣传小组,通过张贴告示、入户宣传、召开院坝会、居民大会等方式,宣传解释小区改造政策,收集居民问题建议,及时反映难点和矛盾问题。三是建立作业小组。成立以齐乐镇、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为主的老旧小区改造作业小组,适时召开现场会、研讨会、协调会,探讨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同时,与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进行技术交底,对安全施工、质量监管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指导。
(二)补齐三个短板,细化工作内容。一是补齐设施短板。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原则,对老旧小区水电气管网进行功能提升和规范,全面实施小区雨水、污水分类收集,并将小区内的雨污管网与市政雨污管网接通,减轻特大暴雨天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鼓励动员居民加装电梯,解决出行问题。二是补齐环境短板。以“拓展空间、美化环境”为重点,对首批农业局、林业局等4个连片微小区,实行拆墙并院,增加公共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将闲置场地改造成休闲绿地、“口袋公园”,对“花脸”墙面路面进行整治美化,打造文化墙,将大雅文化、廉洁文化、党建元素融入其中。规划设计拆除围墙1650米长、新建围墙350米长;拆除危房及乱搭乱建2230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2650平方米,增加停车位285个。三是补齐安全短板。完善小区消防设施和消防水源,整治占用或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确保小区消防通道畅通。对小区主要出入口合理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完善人脸识别、车闸等设施,对有条件的小区设置保安室,配备专业保安人员,确保小区安全。
(三)强化三个管理,落实共建共治。一是强化社区管理。
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小区联合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专业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小区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二是强化自治管理。筹备居民自治队伍选举大会,组建小区居民自治管理队伍,搭建小区议事会、网格议事会、楼宇议事会“三议会”居民自治议事平台,完善居民自治体系,规范村民自治活动,提升居民自治水平。三是强化物业管理。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下一步将指导住户较多的小区,直接聘请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专业管理。鼓励住户较少的小区,采用街区或连片模式聘请物业管理公司,扩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同时,引导居民缴纳住房维修资金,用于改造后小区的长效管理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