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丹棱县“四心”织牢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网。
去冬今春有服务-—暖心
“感谢党还记得我们哦,大老远的带着米油盐跑来看我们,这次回家及时买到了车票没有耽搁回家的时间,谢谢你们的关心。”刘大姐激动地说道。
丹棱县先后印发《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致全县外出务工创业朋友的一封信》、《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流动党员“五个一”活动的通知》等,并成立“丹棱县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和务工出行集中时段,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为农民工提供专列专车、关爱慰问、证照办理和维权服务等服务保障工作。为返乡农民工办理身份证584件,出国证472件,其他证照225件;安排丹棱-眉山,丹棱-成都车次,累计接送农民工3284人;返乡农民工6023人,实现全覆盖走访慰问,发放清油、米、肉、棉被等慰问品价值5.48万元,慰问金7.71万元;维权服务农民工77人,涉案金额368.54余万元。
搭建桥梁有平台——安心
“有了党支部就有了主心骨,以后大家不再是一盘散沙,可以互通信息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进步。”驻成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支部书记黄泯超高兴的笑着说。
丹棱县通过县、乡、村三级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组织生活、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对本地流出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逐人查找联系,建立农民工党员和优秀农民工台账,做到“六个清楚”;建立中共丹棱县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综合委员会,成立丹棱县驻北京、成都、重庆、无锡、深圳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党支部,确保外出务工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全面提升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保障的质量,切实加强丹棱籍外出务工党员党建工作;在深圳建立就业创业工作服务站,依托服务站,积极搭建政策信息发布的平台和沟通渠道,通过线上发布信息和线下洽谈交流双向互动工作模式,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站与丹棱在深企业的信息互通,延伸就业创业服务触角,搭建“互联、互助、互补、互带”就业创业服务驿站,让广大在外流动的务工人员离乡不离“家”,为丹棱籍在深就业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供帮扶及援助保障。
返乡发展有保障——省心
“我现在工作的这个厂还不错,一月工资有3000多元, 和我在外打工挣得差不多,同时还能照顾家人。”谈起在家门口就业,丹棱镇新桥村的王先生很是满意,“感谢县上组织的招聘会为我牵线搭桥。”
丹棱县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机,在各乡镇设立就业咨询服务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并在大雅、锁啦和九龙广场分别召开3场返乡农民工就业招聘会,提供岗位5512个,共吸引6000余名群众前来咨询政策和岗位信息,达成就业意向850余人;不断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将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就业登记范围,将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失业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帮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为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资金保障,在创业指导、创业场地、项目孵化等方面向农民工创业者大力倾斜,去年以来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万元。
外出务工有底气——信心
“我一直想到大城市的餐厅当个厨师,但是厨艺不咋样,现在的人都讲就色香味俱全,餐厅招聘要求高,没得个正儿八经的证是应聘不上的,我运气好赶上了政府组织的中式烹调培训,让我拿到了证书,这下我有信心去大城市应聘了!”帅气的陈大哥笑嘻嘻的说道。
近年来,丹棱县在高效畅通信息、针对性培训技能、全过程维护权益等方面出实招、谋实效,让丹棱县务工人员在外发展更有自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和定点培训学校,重点培训市场急需实用技能,如中式烹调、茶艺师等工种,紧紧围绕农业“品牌建设”和“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采取大课时、小课时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技术能手、资深教师,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精准培训,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农民工,近年来,我县培训1000余名农民工促进就业;为保障农民工权益,深入开展送法进园区、乡镇和企业活动,去年以来共为128名外出农民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