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清单”驱动。通过“一份企业招聘清单,一份学生就业意向清单 一份技术交流清单”定期收集掌握我县企业招工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校企技术合作需求。根据三方需求,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针对性开展校企对接交流合作,既让高校能够有目的地去研究课题,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丹棱经开区78家企业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2900余个;赴各高校发放就业宣传资料500余份,进行就业指导300余次,收集毕业生就业需求150余份;收集校企技术合作需求40余条,促进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与丹齿精工公司、利达华锐公司在齿轮耐磨、防腐等领域达成技术交流合作。
(2)“政企合力”驱动。近年来,丹棱县坚持“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主动对接、高校积极参与”原则,加强校地之间人才共用、项目共建、资源共享,着力形成高校支持地方发展、地方助推高校发展的“双赢”格局。结合我县机械装备制造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丹棱经开区32家企业与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重庆理工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一批协议,共建了一批研发平台、聘请了一批专家,引进或合作开发了一批项目。特别加强与市内四川旅游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眉山药科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围绕文旅开发、农旅融合和康养护理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充分发挥丹棱资源优势与高校人才专业优势,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产教融合”驱动。为把校企合作引向深入,丹棱县不断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探索构建“打造一个基地、培养一众人才、反哺一批企业”的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供技术、设施、设备建设集教学实习、就业培训和科研一体化基地,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工匠进校园、教师进企业等“工学交替”模式,为企业培养一批真正的实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丹棱校企合作的先行者,丹齿精工公司瞄准当前产业发展缺少技术产业工人现状,重点与四川交通职业学院、丹棱职中等高职院校合作,投入1000余万元,投入实训设备79台,建成理论、实训教学区3000平方米的一体化实训基地,为企业自身及上下游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选、育、用、留”提供有利支撑,为我县机械产业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的“丹棱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