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一是援助企业保就业。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情况,落实好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建立长效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堵点难点,稳定企业生产销售,保住现有农民工就业岗位。二是加快开工促就业。紧盯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释放更多农民工就业岗位。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情况,及时开展送岗位上门服务活动,帮助解决“求职难”问题,杜绝返贫现象。三是营造环境助创业。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及时兑现各类创业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创业指导,促进农民工创新创业。利用眉山公共招聘网、县政府门户网站、县电视台、公众微信等媒介平台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大示范、交流力度,形成综合性创业品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一是精准抓好技能培训。全覆盖开展农民工摸底调查,动态掌握人员、就业情况、岗位需求、创业意愿等基本数据,及时更新农村劳动力转移V2.0系统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和时间,充分利用政策调动农民工参训积极性,发挥好培训促就业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特色民办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细致做好关爱服务。搭建农民工就业服务平台,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全覆盖开展农民工走访慰问活动,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力度,让农民工更加放心安心的外出工作。三是全力维护合法权益。加大对建设施工领域总承包企业直接或受委托发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参保等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好政府性投资项目和在建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工工资零拖欠。完善劳动保障违法快速处置机制,建立县外维权联动机制,协调解决农民工伤残伤亡和集访等重大劳动纠纷案件,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常态长效抓好回引培育。一是建好回引机制。打好“乡情牌”,千方百计回引优秀农民工。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精心编制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创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宣传推介和对接服务,以项目吸引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二是建好培养机制。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发展特色产业、领办创办项目,定向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坚持把优秀返乡农民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重要来源,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新发展2名以上优秀农民工党员。筛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返乡农民工,充实到村级后备力量中去。三是建好选用机制。结合评先评优工作重点选树一批农民工,强化正面典型宣传报道,确保学有方向、赶有目标。通过推荐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就业、参加事业人员和公务员选拔考试、选举“两代表一委员”等方式,重点推荐一批农民工,让优秀农民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