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我县创新财政支农资金运作方式,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补”改“投”试点工作。
一是方案合理,内容明确。制定了《丹棱县财政支农资金“补”改“投”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和要求,在编制方案时,明确财政支农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明确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资产情况,落实资产管护等责任。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完善档案资料,全面真实反映项目形成资产状况。
二是项目科学,推进有序。选择1-2个农民专合社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将财政支农资金由补贴改为投资,包括田间渠系、耕作道路、农业机械、农产品仓库、加工设备、办公设备、晾晒场等。通过局部试点,总结出好的做法和有效的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完善政策。
三是建立机制,强化监管。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方式,把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是否股权量化作为申报项目的重要指标,确保合作社成员的利益,让合作社持股成员以资产股权为纽带,形成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反馈试点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举措;有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引导群众参与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