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筹资。详细研判申报方案,综合县级财力和资金保障顺序,加强预算编制,强化兜底保障,统筹省级财政1500万元,占比55.66%,县级配套300万元,占比11.13%,用于4个试点村项目建设。极限运用“五个一点”筹资模式,落实项目管护,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粮油园区等2类涉农资金415万元,重点投向粮油产业链提升、光伏农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截至目前,累计开工美丽乡村项目15个,完成3个,其余在建12个完成进度达70%以上。
严格监资。严格落实资金管理负面清单,按照“责任制+清单制+时限制”台账管理推进实施,落实主管部门和试点镇村绩效考核。严格实行“财政+第三方”双监管,对15个试点项目实行申报、建设、验收全流程管控,资金拨付效率有效提升50%。强化“预算一体化平台”实时监控,实现资金流向可回溯、使用可倒查。
筑巢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村集体经济投入,通过财政资金“挖沟引水”,成功吸引社会投资220万元,打造“桔香稻田”等农文旅融合新场景,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增长30%,实现“美丽资源”变现“美丽经济”,辐射带动周边30000以上人口持续增收,形成“环境改善-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