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司法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以基层“小治理”筑牢社会稳定“大格局”
来源:丹棱县司法局 发表时间:2023-08-09 15:05 【字号: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年来,丹棱县通过不断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基层“小治理”筑牢社会稳定“大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讲理讲法也讲礼” 探索建设和美乡村

村民徐国芳在大学生创业园业主流转租用的果园里选一小块地种上了供自家食用的蔬菜,解决了吃菜的问题;业主李庆也注意给果树打农药时特别避开这块区域,之前吵得不可开交的两家现在和和气气。在仁美镇桂香村,谈起化解群众矛盾,第一书记郭瑞颇有心得。

桂香村里的“讲理堂”

“为群众办实事,化解群众纠纷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探索建设和美乡村的必经之路。”刚到桂香村时,村民间小摩擦时常发生。为此,郭瑞认为,必须得想个好法子处理好这些看似鸡毛蒜皮但实则关系群众和谐的事情。通过请教有乡镇群众工作经验的领导、问计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郭瑞慢慢探索出了“讲理讲法也讲礼”的“三讲”策略。

茶馆议事——讲理。桂香村依托老年人协会、创业园、舞蹈队、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载体平台,成立了5个村民议事协商机构,开展“五家五议”,协助村“两委”议定民生发展事项。村上的老年活动中心成为了既是喝茶聊天的休闲地,也是政策宣讲、收集民意、解决诉求、缓和矛盾的“讲理堂”。

律师断事——讲法。桂香村村党委与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组织达宽律师事务所签订党组织联建协议,让一名律师担任村法治副书记,组建党员律师服务团,列席村级重大事项会议,针对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帮助村干部事前做好预案、事中依法处置、事后总结经验。通过每月到村开展一次法律讲座和咨询服务,开通远程面对面法律咨询服务,强化提升村干部和群众法治思维,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乡贤参事——讲礼。村党委为村里27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乡贤颁发桂香村“荣誉乡贤”证书,并确定双月开展一次乡贤参事会。每月26日党群集中活动,村党委发动乡贤中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给村民宣讲红色文化,德才兼备的老党员弘扬传颂端淑优良家风家训,寒暑假返乡的大学教授在淑乡课堂为儿童讲授知礼明德修身。

多管齐下施策,多元协同治理,桂香村“讲理讲法也讲礼”,村民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少了,邻里之间相处更加和谐融洽。

“微网格+调解”农家院坝化身调解室

“遇到问题不要急,院坝会上议一议。脸红筋涨走进来,握手言和回家去。”这是在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的村民之间,流传的一首顺口溜,顺口溜里的“院坝会”指的便是该村独具一格的调解阵地。

古井村里的院坝会

“大家同住一个村里,有些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很多时候其实问题都不大,但就是想找个说理的地方。”古井村党委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宋建国告诉记者,现在村上把调解阵地搬到村民院坝里,让农家院坝成为村民矛盾纠纷“终点站”,不仅缩短了路程上的距离,更拉近了大家心与心的距离。

宋建国生在古井、长在古井、业在古井,从事基层工作20年,积累了丰富的人民调解工作经验。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创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联户调解制”工作经验,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微网格+调解”新模式,矛盾纠纷化解成效辐射至全村村务治理,调解成功率达98%。今年6月20日,宋建国被评为眉山市人民调解能手。

宋建国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群众工作

如何将基层矛盾调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宋建国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按照不超过30户为服务半径,宋建国将古井村划分为46个微网格,由每个微网格召开院坝会,公推公选微网格长。随着村级发展,院坝会的矛盾纠纷调解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现已扩展到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社情民意收集等方面的村级事务,从而构建起以1个村级调委会为主体、9个村民小组网格调解小组为分支、46个联户微网格为协同的“1946”矛盾调解网格体系,以基层“小治理”筑牢社会稳定“大格局”。

不仅如此,村调委会还通过在院坝里不定期召开网格会议,邀请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司法所干部对组级网格员、微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壮大基层调解队伍,确保微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先由微网格长召集人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由组级网格员进行调解,再调解不成则上报村级网格长进行调解的机制,将许多田边地角纠纷、邻里琐事纠纷化解在最小单元,引导辖区群众人人争当“调解员”,“内部消化”矛盾纠纷,村民间误解消除了,矛盾化解了,问题解决了,关系融洽了,村上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