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顶层设计,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进一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重要指示精神,领会“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深刻内涵;加强《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四川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学习,提升政策理论领悟能力。在学懂文件要求,弄通逻辑层次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发社会救助规章制度,强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困难群众资金保障等方面顶层设计。
优化服务质量,在“救助赋能”上下功夫。实行“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提供技能提升、就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探索“物质保障+生活服务+精神需求+能力提升”救助方式,优化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救助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
创新救助理念,在“主动发现”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民政协理员、社工等力量,建立“主动发现”前哨,主动靠前收集救助需求,扩大社会救助发现范围。实现“群众找上门”到“政策找上门”转变,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困难群众,切实为村(居)民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强化监督管理,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开展低保、特困工作不定期监督检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推动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能放下去、接得住、用得好、救到位。在缩短社会救助办理过程“时效”的同时,提升社会救助结果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