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民政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眉州地名会——丹棱竹林寺
来源:丹棱县民政局 发表时间:2023-08-02 16:41 【字号:  

自古丹棱多胜境。丹棱县城南杨场镇九龙山峰峦之腰,殿宇巍峨,飞檐翘角,古木掩映,那便是闻名遐迩重现雄姿的千年古刹竹林寺。竹林寺是蜀中佛教圣地,以其历史旷远,山林殊胜,名胜古迹蔚为壮观而闻名。

据《丹棱县志》等史料记载,九龙山佛教源于东汉时期,初建寺庙名净众寺。唐代元和年间,因寺周植竹林300余亩,数万竿而改名竹林寺。唐代诗仙李白、文学家方干、齐己、贯休,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南宋史学家李焘父子,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的文学家彭端淑等历史文化名人曾游竹林寺,有许多著名的诗篇传世。唐五代时,丹棱县城东人可朋弃官回乡,披缁于竹林寺18载,与蜀中名人卢延让、欧阳炯、方干、齐已、贯休结为诗友。可朋一生写诗千余篇,汇编成《玉垒集》,名篇《耕田鼓》震惊当朝。广政九年(946),皇帝孟昶赐钱十万、布五十匹奖励时任竹林寺主持可朋。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诗话》云:“唐世诗人,射洪陈子昂、彰明李太白,丹棱僧可朋不相上下。”明代万历年间僧一真大师建竹林寺经书楼,藏经书数万卷,成为蜀中著名的书楼之一。清代丹棱县令毛震寿拨巨款修缮竹林寺,在寺后崖壁题写“竹林烟月”,并誌以诗:“寒烟逼出一林秋,露下天高月满楼;古树深篁山寂历,道心诗梦两悠悠。”竹林寺在历代都被列为“丹棱八景”之一。

解放初,竹林寺用作村社储库,在一次烘烤稻谷时失火,除大雄宝殿外,所有建筑化为废墟。文革期间,庙内佛像大部分被捣毁。

今逢盛世,古刹重光。1986年,丹棱县人民政府公布竹林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县宗教部门规划恢复竹林寺这一佛教圣地。1992年,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竹林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县宗教部门请来眉山籍僧人释常远任主持。历经多年努力,筹得资金200余万元,修复大雄宝殿,重修观音殿、斋堂、居士楼、文物展览厅、山门、茶坊、厕所等配套设施,塑佛像42尊。1997年5月,全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视察竹林寺后,题写山门横额“竹林寺”。还有隆莲法师、遍能法师、钱来忠等高僧名人及乐山、眉山、丹棱文化界知名人士撰著或书写之楹联诗文,赞誉光跃竹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