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服务能力,丹棱县建成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形成动态监测服务网,实现“信息采集—动态监测—预警核实—救助帮扶—数据归集”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困难群体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
夯基础,织好服务“组织网”。一是制发“两方案”。制发《丹棱县提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救助服务能力方案》《丹棱县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方案》,为建设监测平台提供政策保障。二是精选“操盘手”。各乡镇、民政、住建等相关部门精选力量,明确“县—乡”两级监测平台操作能手共18人,做到信息录入、分发、处理“一条龙”服务。三是建立“信息库”。依托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和市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全面拓展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部门之间专项救助信息互通共享。
抓重点,织密服务“保障网”。一是清单式“定责”。结合监测工作实际,制定监测工作清单,明确信息处理部门具体职责,推动工作责任、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多方式“摸排”。通过入户走访、自主申请、乡镇上报及收入核对、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全面摸排低保保障标准2倍以下且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低保边缘家庭情况,建立人员信息档案清单,做到精确无遗漏。三是常态化“处置”。建立“日录入、周核查、快处置”数据处理机制,督促乡镇将人员信息录入信息平台,民政负责对上报信息进行核查,各相关部门对预警信息进行快速处置。目前已录入人员信息10372条,处置预警信息89条。
汇资源,织牢服务“关爱网”。一是培训“练兵”。召开低收入人口监测工作培训会2次,对各项救助政策进行全面宣讲,邀请专业人员对平台操作进行全方位讲解,全面提升系统操作、业务办理和数据管理水平。二是协商“问诊”。组织乡镇、部门召开低收入人口监测服务协调会,及时分析解决平台运行、救助帮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打通救助帮扶“最后一公里”,实现监测和救助渠道畅通无阻。三是救助“帮困”。督促指导教育、医保、乡村振兴、残联、人社、公安、住建等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专项救助,确保救助及时、高效。目前已救助89人,发放救助资金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