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习俗改变难。受“入土为安”“厚葬”等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群众难以接受遗体火化、集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农村丧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殡改工作推进造成阻力。(2)执法依据不明确。目前殡葬改革主要以2012年新修订的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为依据,各部门职责不太明确、处罚措施不具体,其中对违规土葬、乱埋乱葬、违规建坟等违法行为,取消了民政部门强制执行权,只能要求限期整改,基层殡葬执法困难。(3)硬化大墓活人墓整治难度大。取缔活人墓等违规殡葬设施后,一户仅补偿1000余元并免费安置到公益性公墓,相比上万元的修建成本,部分群众损失大,不愿配合。(4)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县只有农村公益性公墓3个,丹棱公墓墓穴不足200座,目前仅能覆盖全县20%区域,容纳能力不足。且全市具有火化能力的机构仅2家,遗体需统一运输到眉山火化,殡葬成本增加。
建议:(1)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通过会议、标语、QQ群、微信等渠道,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逐步转变群众丧葬观念,培育、推广绿色文明简约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2)完善法律法规。由国家层面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针对不同违法行为,明确执法主体、处罚措施,充分发挥执法震慑作用,维护殡葬管理秩序。(3)加大补助力度。进一步提高惠民殡葬补助的范围和额度,逐步减免公益性公墓安葬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对农村群众死亡后火化等费用由政府买单,降低群众承担的殡葬改革成本,调动群众自觉执行殡改政策的积极性。(4)加快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覆盖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乡镇集中或联村共建农村公益性公墓,充分满足当地丧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