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顺龙乡位于丹棱县西北方,是典型的农业乡镇。长期以来,该乡因隶属于此的幸福古村而声名远扬,仅5平方公里的古村里至今保留着始建于明代的古聚居地历史遗迹,古村内的龙抬头、青蛙坐、鹰嘴崖等自然景观与古道、古桥、古树、古石、古祠、古院、古寨、古墓“八古”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十分罕见。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使之成为难得的影视取景地。80年代,幸福古村作为新中国农村爱情题材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主要取景地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顺龙乡基础设施不断健全,柑橘、李子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加之借助幸福古村IP强力打造的幸福岭等文旅项目建成投用,曾经贫穷的土地上谱写出一曲曲幸福之歌。
如何守住当地群众的来之不易的小幸福?社会治安和基层治理是关键!今年7月14日,眉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东武到顺龙派出所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时,要求该所立足农业乡镇地广人稀的实际特点,深化“两队一室”改革,并就“两队一室”怎么改、派出所所长怎么干、社区民警怎么做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以此为启发,丹棱县公安局迅速研究部署,在对顺龙乡实际情况深入研判基础上,于7月底着手创建“幸福来敲门”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品牌,探索“一队一室”改革模式,尤其重点拓展村警务队职能职责,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以民警的辛苦指数,换取区域安全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实施三个多月以来,诞生于顺龙派出所的警务机制改革初见成效,成为丹棱县公安局“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生动案例。
11月4日,在深秋的蒙蒙细雨中,崭新的顺龙乡派出所静静矗立在幸福古村村头,黑瓦粉墙的主体风格与古村完美融合。在这里,经过深入调研,以“幸福来敲门”为品牌的警务改革工作经验从模糊变得清晰。
A关键词:下沉——用脚步丈量幸福
“7月25日,开展交通劝导、核实个体户丁建烟花爆竹经营情况、核实村两委工作人员信息;7月27日,开展关爱群体走访,到黄治民家中了解情况;8月29日,开展入户调查、核实人口信息、调解陈碧琼家庭矛盾调解......”这是记者从顺龙乡派出所驻官厅村民警韩毅的警务日志台账中摘录的部分内容,厚厚一本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入村履职的点点滴滴。不仅如此,除警务日志台账以外,韩毅还有巡逻日志台账和矛盾纠纷台账需要随时记录相关工作情况。
下沉入村时口袋里背着三本台账(警务日志台账,巡逻日志台账,矛盾纠纷台账),心里装着三本档案(重点人员档案、行业场所档案、人口管理档案)是顺龙乡派出所全体人员的标配。
“我们根据顺龙乡地广、人少、刑事案件少等实际情况,把‘两队一室’经验浓缩为‘一队一室’(即村警务队和综合指挥室)模式,其中‘一队’是重点探索的改革领域。”据丹棱县公安局副局长李鸿剑介绍,在村警务队建设方面,顺龙乡派出所将服务单元从乡细化为村,将在职的8名民、辅警分为四个村警务队,全部下沉到顺龙乡的四个村。每位民警除开值班和重要活动执勤之外,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村上。村警务队在打击办案工作的同时,更主要的精力放在治安排查、人口管理、疫情防控、纠纷调解等基础性工作上。
“在县局指导下,所里创新印制了三本台账和三个档案,让我们知道干什么、怎么干!”顺龙乡派出所所长赵科告诉记者,所里民警平均每天下村一趟,通过不断的走访,驻村民警对村里的社情民意、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三本台账中记录的每一件工作、发现的每一个问题、群众的每一个建议或要求,都力争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群众有诉求、事事有回音。
“‘两项改革’后,每个村的建制或多或少都有变化,人口、土地、标示标牌等信息需要更新,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创新开展‘一队一室’工作以来,短短三个月,我们就把全乡‘一标三实’准确率从84%提升到89%,仅此一项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赵科说道。
如今,不管天晴下雨,无论寒冬酷暑,赵科带领同事们用脚步反复丈量着顺龙这片土地,也丈量着群众的幸福。据统计,开展“一队一室”工作以来,顺龙乡派出所驻村民警共走访2000余人次,收集维护更新“一标三实”信息3000余条,这些信息是实战取得胜利的基石。
B关键词:服务——以主动换取幸福
“困扰了我们十几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11月4日,就在记者采访的间隙,来自顺龙乡青云村的村民徐永军、陈传友端着两面锦旗出现在顺龙派出所门口,在密集的雨点中,他们庄重地为派出所民警进行了授旗。当印着“尽职尽责为民解忧、便民服务温暖人心”的鲜红锦旗在风中高高飘扬,当质朴的民与尽职的民警四目相对,双方都已满含热泪,警民一家亲的鲜活画面在此刻定格。
原来,本世纪初,徐永军、陈传友在外务工时分别从外省娶回妻子,由于她们智力均有缺陷,无法正常沟通,所以一直无法落户,享受不到公民的基本权利,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逐渐年老体衰,却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等服务,落户成了两家人迫在眉睫的大事。
“十多年来,由于科技手段不足,无法通过DNA比对确认身份等种种原因,落户就一拖再拖。直到今年8月,驻村民警通过反复调查和走访,这件事才有了眉目,我要给他们双手点赞!”据青云村党总支书记郑守鑫介绍,为了顺利给两位村民办理落户,乡派出所民警专程进村走访十余次,通过DNA比对排除拐卖妇女等违法行为后,迅速收集落户材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解决了村里这个“老大难”问题。
从坐等案件发生到主动下沉服务,从冷冰冰的国家机器到有血有肉的人民警察,这是顺龙乡派出所“一队一室”改革模式的核心转变。
发生在青云村村民徐永军、陈传友的故事,就是这一转变带来积极变化的生动案例,但远不止于此。三个月以来,顺龙乡派出所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0余条,开展便民服30次,解决群众难题17件。
以主动服务换取群众的幸福,随着“一队一室”改革模式不断深化,可以预见的是,警与民的血肉关系必将更加密切。
C关键词:防范 用安全守护幸福
从闻令才动到未雨绸缪,从见子打子到有的放矢,顺龙乡派出所民警用扎实的日常基层基础排查工作,防范化解基层矛盾,有效避免了民转刑案件发生,切实达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所”的改革预期。“一队一室”改革,让顺龙更加和谐,安全的外部环境捍卫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今天的走访中,我了解到,李某家中产生家庭矛盾,其妻陈某产生了轻生念头。我迅速会同村干部来到李某家中,认真听取陈某诉苦,真心进行宽慰,并对其家人的不当言行进行了批评,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最终疏导了家庭成员的情绪,让家庭矛盾得到缓解。”这是8月29日下午,官厅村驻村民警韩毅在警务日志台账中记录的一段话。
“我在今天的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黄某家房屋因修建丹名快速通道时被损坏,但因与相关部门未达成修复共识,打算近期将采用阻工和上访的方式寻求解决。我主动联系乡政府和县交通局,组织双方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一致,阻止了这一事件发生。”8月13日,幸福村驻村民警欧世伟在警务日志台账中这样写道。
......
为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顺龙乡派出所驻村民警充分依靠基层组织、指导群防群治力量,在扎实开展走访工作的同时,以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巡逻,实行动态化接处警,预防、制止和减少发案;大力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督导、指导辖区治安重点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一队一室”改革工作实施以来,该所驻村民警进行法制宣讲20余次,治安检查60余次,成功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起,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咚咚咚......“你听,是人民警察在敲门!”“不对,是幸福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