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县教体局在全县学校、幼儿园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学生在校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严把关键环节,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学校把握关键环节开展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自查自纠。一是严把采购关,索证查验,登记造册,保证质量;二是严把存贮关,分类存放,离地离墙,保证食材不变质;三是严把加工关,煮熟煮透,生熟分开,保证饮食卫生安全;四是严把留样关,饭菜每餐必留、每样必留,保证备案留查;五是严把健康关,从业人员持健康合格证上岗,加工时工作服要穿戴整齐,保证卫生达标;六是严把禁令关,严禁采购加工食用四季豆、鲜黄花菜、土豆、野生菌等明令禁止的高危风险食品,严禁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一是通过“课”“栏”“信”加强安全教育。“课”是集会、安全课程、班队会等;“栏”是安全宣传栏、电子屏幕、黑板报等;“信”是QQ平台、校讯通、平安校园微信平台、传单等,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学会识别“三无”“过期”“劣质”食品。二是强化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每期至少一次,于开学初开展,培训食品法律法规、操作技能,今年2月24日培训校(园)食堂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200多人。
注重过程跟踪,实行痕迹管理。一是“明厨亮灶”。投入60多万元,利用“网络+技术”,采取视频厨房模式,对全县21所公办学校进行24小时适时监控,并对外实行明厨亮灶,让学生吃得放心;另外30多所民办学校“明厨亮灶”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二是现场检查。查验学校食堂及从业人员相应证照、采购存贮加工留样等环节是否操作规范、索证登记是否到位,高危风险食品是否严格实行禁令、防蝇防鼠措施是否落到实处等,查隐患,促整改,留下痕迹,规范过程,形成有效闭环,清除管理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