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综合考虑适龄人口、办学水平、城乡差距等因素,采用“1+N”办学模式合理划分4个学区(集团),推动教育资源集约节约。整体搬迁学校3所,科学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5所,实现学校布局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基本适应。
二是优化学区治理体系。完善学区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年级+学科”双层管理模式,实行学区领导分工包保年级学科督导机制。推进优质学校领办帮扶,打造3所示范引领学校,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学区考评制度,把学区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深度捆绑学区中心校和成员校一体发展。
三是优化学区师资配置。推动交流轮岗,建立学区师资互派互助柔性机制,探索学区教师走教献课、挂职等路径,促进城乡、校际师资均衡配置。实施名师带动,组建大雅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推行新上岗教师到领航中心校见习培养,实现中心校与成员校教师上下兼容、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