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和闲置地块“见缝插针”,累计投入16300万元新建6个功能齐全的健身广场和10个小而精、绿而美的“口袋体育公园”,新增运动场地35000平方米。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城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
二、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引领员招募和培训,推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体育健身组织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有体育健身组织8个,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400余人。
三、丰富活动供给。通过“体育+”模式,与文化、旅游、康养等相结合,不断引进和培育新兴品牌赛事,每年举办百人以上全民健身赛事60场以上、千人以上赛事20场以上,高标准筹办村BA篮球联赛等赛事活动50余场、基层健身活动1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