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教体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丹棱县探索实施“1+N”办园模式推进普惠优质改革
来源:丹棱县教体局 发表时间:2020-08-10 10:19 【字号:  

丹棱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普惠、优质”目标,积极探索“1+N”优质园托管乡镇小学附属园的办园模式,打造发展共同体,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

一、顶层设计,打破“两极”状态

一是高目标定位。坚持民生导向,由政府搭台,教体实施,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制定《丹棱县幼儿园“1+N”办园模式组建工作实施方案(草案)》。以县幼儿园为龙头,逐步剥离乡镇小学附属园为分园,通过“名园”办“分园”实现“抱团”发展,壮大区域整体力量,凸显集群效应,有效化解“城内挤乡镇空”现象。2019年3月,率先试点仁美小学附属园,挂牌为县幼仁美分园;9月,第一所独立选址乡镇公办园挂牌为双桥分园。

二是高起点规划。始终将学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高起点规划学前教育网点布局,采用连片补建,个别回购等形式,实行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乡镇独立园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编制《丹棱县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2019—2025年)》,规划新建城区幼儿园3所、乡镇幼儿园2所,回购小区配套园1所,乡镇改、扩建2所。预计到2022年,全县累计投用公办学位数3400余个,占比达68%。

三是高标准保障。瞄准“80、50”目标,不断加快学前教育建设步伐,扩大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近三年,政府累计投入资金4200万元,打造精品优质园所,实现教学环境儿童化、教学设备现代化。一方面,将经费提上去。生均公用经费由每年50元调整到500元,落实县财政每年补助资金180余万元。另一方面,让学费降下来。由教体、发改、财政三方合力,科学合理制定保教费标准,明确城区每生每期一类3500元、二类3000元、三类2500元,农村一类3000元、二类2500元、三类2000元。

二、“抱团”发展,摊平优质园“大饼”

一是共享管理资源。分园采用总园先进的办园理念和模

式,实行共性管理,与总园保持统一的工作计划、管理制度、活动安排与质量要求,实现办园环境同步改善、规章制度同步完善、园务管理同步规范、保教质量同步提高。

二是共享教育资源。总园通过帮、扶、带,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直接运用到分园,实现园内保教工作、园外活动基地等教育资源共享,盘活各园区的教育资源,互通互补,最大融合,打造优质幼教全链条,产生“大教育”效应。

三是共享人才资源。依托总园优质师资资源,探索建立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全面开展“业务指导+跟踪服务”。总园选派2名工作成绩突出、有管理才能的中层干部,担任试点分园园长。试点以来,先后安排120余人次开展观摩研讨、支教送教、跟岗学习、师徒结对、创建指导、课题共研等活动20余场次,推动园际间教师教育互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加速孵化,撬动整体式提升

一是让各分园“活”起来。定期开展园长互派互访、送教送培和跟岗学习等活动,全面指导分园各项工作,提升自主发展内动力,形成和而不同的办园文化思路。通过精准指导、重点帮扶、特色发展,提升分园自身的“造血”能力,打造特色园本课程,满足群众对学前教育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

二是让民办园“动”起来。通过“1+N”办园模式,促使分园“借壳”壮大,实现学前教育城乡同频共振。目前,仁美分园幼儿满员,双桥分园对比上期增长近50名生源。两所分园质的改变,有效激励民办园积极主动完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质。

三是让新建园“强”起来。通过优质园带动新建园,将师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结合新建园实际情况予以输入和扶持,选派总园有管理经验的骨干教师7人,担任新建园行政,帮助新建园快速形成自己的风格,迈向优质园行列,让优质园从当前的“单兵冲锋”变为“集团军作战”,达到“聚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