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普希金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疫情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确诊病例破93万,美国确诊人数超21万,多国相继按下了暂停健,东京奥运会也将推迟一年举办,全世界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放眼国内,在这场举国参与的抗疫战中,中华民族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当天晚上,火神山医院开建。除夕夜,工人们在喧嚣的机器旁吃着盒饭当年夜饭,身后的工地是他们牵挂的战场。1月24日,解放军派出 3支医疗队共450人,乘坐军机紧急出发驰援武汉,随后全国先后派出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月26日雷神山医院开建。直至国家宣布从4月8日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之后,我国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人们也逐渐从恐慌中走了出来,并有序的投入复工复产。这就是中国速度,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大无畏的中国精神。
生死是困境,谁也逃不过,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史铁生
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的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中方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目前中国已向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援助,这就是中国的大爱和责任担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抗疫战斗中的 “最美逆行者”,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在春节团圆的日子里他们缺席了与家人的团聚,在人们“宅家”的时候,他们迎难而上,走在防疫最前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95后女孩甘如意是武汉江夏区一街道卫生院的检验技师,春节前夕,她从武汉回到老家准备过年。可是,回到家不久,得知武汉疫情形势日渐严峻,这位医务战线的新兵坐不住了。刚过完除夕,她就开始关注各种返程渠道,但是从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的那天起,所有从她家乡到武汉市的公共交通也全部停止运行。没有车,怎么办?甘如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骑自行车回武汉。1月31日到镇上办好通行证明后,她背上行囊和干粮,骑着自行车,经过四天三夜辗转300多公里抵达武汉,她无暇休息第一时间便奔赴医院开启了抗疫之战。甘如意说,无论是以实际行动坚守在基层医疗阵地,还是因为骑行的故事被大家所认知,她都希望这样的自己,能把正能量带给疫情之下的更多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这位在中医药研究上倾注毕生心血的71岁老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赶赴武汉,来到一线。2月15日,他胆囊炎发作,拖了几天后还是动了手术,医生让他卧床休息,他躺了一个星期就出院,再次投入到抗疫一线。他说,那么多医护人员都在和时间赛跑,他无法心安理得地养病。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坐在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餐车内满面倦容的照片。看到了72岁的李兰娟院士和团队人员一起守在一线,脱下防护服后,微笑脸庞上那道深深的印痕。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大灾之下,可见国士无双。
我们应当记住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们更应当记住这场战争中每一位迎难而上的战士,他们不计报酬淡然名利,他们不顾安危无论生死,为拯救生命为民族担当,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作者系丹棱第二中学校校长王惠)